除名恐怖主義國利比亞獲美國招手 宿敵復交

除名恐怖主義國利比亞獲美國招手 宿敵復交

北非沙漠國家利比亞(Libya)的軍事狂人卡達菲(MoamerKadhafi)洗底成功,美國同意恢復與利比亞中斷了25年的邦交,並將利比亞從恐怖主義國的黑名單剔除,回報利比亞自願放棄發展及擁有大殺傷力武器,並協助美國追捕恐怖分子。美國國務卿賴斯(CondoleezzaRice)希望利比亞的模式,可以作為解決伊朗和北韓核問題的典範。

在1969年策動政變上台的卡達菲,曾經天不怕地不怕,在1979年煽動群眾焚燒當地美國大使館,美國於1986年動真格,大規模空襲的黎波裏(Tripoli)和第二大城市班加西,報復三名美軍在西柏林被懷疑利比亞恐怖分子炸死。死裏逃生的卡達菲則在1988年指使特工,在蘇格蘭洛克比(Lockerbie)炸毀泛美103客機,造成270乘客死亡,大部份是美國人。

03年自願銷毀大殺傷武器

蘇聯解體後,利比亞失去依靠,卡達菲雖狂妄,但不是儍子。他懂得腦筋急轉彎,在90年代後期已轉趨低調,不再和美國對着幹,並願意賠償泛美103客機空難。美國遭911恐怖襲擊後,卡達菲迅速譴責襲擊,謀求破冰。近年他又積極透過兒子小卡達菲入股意大利球會祖雲達斯,甚至安排他到佩魯賈踢波,為家族洗底。
不過,一代狂人於2003年宣布跟恐怖主義劃清界線,更自願銷毀境內所有大殺傷力武器,轟動世界,輿論界都認為他轉了死性。美國經幾年觀察,終於前日(周一)恢復與利比亞的外交關係,賴斯說:「今天的宣布是利比亞領導層採取歷史性決定的具體結果。」華府讚揚利比亞政府協助美國追捕在北非和中東的阿蓋德恐怖分子。

分析指華府看上石油利益

政治分析家認為美國總統喬治布殊選擇在油價高企時刻跟利比亞和解,無非是看上了利比亞日產原油160萬桶。華府撤銷對利比亞的制裁,更將為美國油公司重返利比亞油田鋪路,利比亞經濟勢必從中得益。但美國助理國務卿韋爾奇(DavidWelch)否認復交與石油有關。
美國國務院在聲明中指出:「美國是希望那些擁有更具威脅性大殺傷力武器和導彈計劃的國家,會仿效利比亞的經驗模式。」賴斯亦開宗明義說:「2003年是利比亞人民的轉捩點,因此2006年亦可以是伊朗和北韓人民的轉捩點,我們敦促伊朗和北韓領袖作出類似的戰略決定為人民謀幸福。」
但美國的如意算盤未必打得響,因為美國可以透過長期經濟制裁迫使利比亞屈服,卻不能隨便阻止伊朗石油出口,稍一不慎甚至可能會大幅推高油價,損害全球經濟。而且論伊朗和北韓核計劃的成熟程度遠高於利比亞,兩國的議價能力亦相應較高。
美聯社/路透社/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