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有關文化大革命的書中,《殺劫》是很特別的一本。
首先,《殺劫》說的是文化大革命在西藏的情況及所造成的破壞。正如替這本書寫序的王力雄先生所言,一般中國人對西藏的了解非常有限,中國政府則向來視西藏為一大禁區,而西藏的文革更是禁區中的禁區,官方紀錄幾乎是一片空白;《殺劫》的出版不僅一舉衝破了中國政府的兩大禁區,更為這段歷史的斷層、這段歷史的空白補回大量珍貴的記憶、寶貴的材料。
《殺劫》另一個特別之處是它以僥倖保存下來的舊照片作為基礎,再透過作者深入採訪照片中的人、採訪曾參與西藏文革的人把鏡頭捕捉到的、鏡頭以外的情況一一向讀者呈現,讓讀者既看到文革中的打砸搶亂,也看到人在文革中的悽惶、恐懼、傷痛、悲泣;例如有人在看到紅衞兵在拉薩街頭焚燒佛教典籍那張照片時就想起:「過去放在寺院裏的經書被扔得滿街都是。地上撒滿了經書,一頁頁,比樹葉還多,走在上面發出『嚓嚓』的聲響。我心裏還是有點害怕,覺得蹂躪經書是罪孽的,可是沒辦法呀…那時候是秋天,風一吹,破碎的經書就和樹葉一起漫天亂飛。」
除了燒佛教書籍的照片讓人印象深刻外,紅衞兵以破四舊為名砸大昭寺的一系列照片同樣令人難忘。照片中那些掄着紅纓槍的紅衞兵雄赳赳的站在拉薩大昭寺的高處,看着遍地堆積着殘破不堪的佛像、法器、供具及其他佛教象徵物,真有點遇神殺神、遇佛殺佛的味道;還有紅衞兵揮動鐵耙拚命猛挖大昭寺的金頂,彷彿這些千年古物是她的宿世仇人一般。像這樣以破四舊為名、以文化革命為名,肆意破壞文化遺產、損毀文物古迹、摧殘宗教傳統的行為,比幾年前阿富汗塔利班政權硬要以炸藥及坦克炸毀巴米揚大佛更嚴重、更可怕;然而中國政府到今天仍然不肯正面面對這段歷史、仍然視這段歷史為禁忌、仍然不肯認真檢討導致文革的文化及政治體制因素,這怎不令人失望呢?
當然,文革不僅傷害了西藏人民、不僅傷害了西藏的宗教及文化,文革更傷害了所有無辜的中國老百姓、更摧毀了大量中國的文化文物、更扭曲了中國社會的價值觀。在那殘暴、紛亂、無法無天的十年間,優秀的作家如老舍給迫死了,卓越的運動健將如容國團給迫死了,屢立戰功的將軍如彭德懷給迫死了,身居國家主席高位的劉少奇給迫死了,成千上萬人在殘暴的批鬥及虐待中死了……。這場在中國歷史上罕見、在人類歷史上罕見的浩劫實在很值得整個中華民族、實在很值得中國政府深切反省、全面檢討,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避免悲劇重演、浩劫重臨。只可惜,中國政府始終顧左右而言他,不肯坦然面對文革這段歷史,甚至連興建一個文革博物館也不願意,這怎不讓人非常失望呢?
中國政府大概認為,反思檢討文革必然會觸及中國的專權政治體制、必然會觸及到一黨專政、少數人專政的問題,故此刻意對文革採取迴避、採取避而不談的態度。但是,中國的專權政治體制、中國缺乏制衡的政治制度不僅是歷次政治運動的溫床、不僅是文革浩劫的溫床,更將會成為中國進一步發展的絆腳石;中國要走向真正的現代社會、開放社會,它就絕不能死抱現行的政治體制不變、它就必須推行政治改革。既然是這樣,中國政府為何不藉檢討、反思文革來推動政治改革的進程呢?
「殺劫」的發音跟藏語「革命」的發音非常接近,這也是作者唯色選《殺劫》為書名的理由,因為對唯色來說,文革不是一場革命,是一場殺劫。是的,文革的確是一場殺劫,只可惜到今天北京仍然不肯面對、不肯認真檢討這場殺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