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學家陳偉志不但數學及物理科的成績過人,而且懂得英語、法語,也會說點點德語、粵語及國語,在英國劍橋大學念完醫科,發現對生物力學特別有興趣,又在鴨巴甸大學拿了動物學的博士學位。「周身刀」的他沒有辜負天賦的才能,充份利用所學來追逐病毒,由英倫跑來背靠內地的香港,旨在揭開不同病毒的真面目。
有病毒的地方便有他
中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陳偉志在新加坡出生,之後一直在英國生活,全家上下皆為杏林中人,眼見父親在沙士期間留守在新加坡抗疫,激發他來東南亞工作的決心。
「自從沙士開始,香港在接觸追蹤及隔離懷疑感染個案的工作很快及很有效率,較英國這些幸運地沒有經歷過沙士的地方更快速。」陳偉志直言中國大陸人口全球最多,不少人仍維持傳統的耕種方式,加上香港屬於亞熱帶氣候,是「孕育」病毒的好地方,故一年前動身來港,「我們做病毒工作就是這樣,病毒在哪裏,我們就跑到哪裏。」
在來港前,陳偉志一直負責常規的愛滋病、肝炎等化驗工作,非常公式化,但在中大工作不到一年,卻發現了全港首宗基孔肯雅熱(ChikungunyaFever)個案。此外,他又可以利用自己在物理學上的專長,與工程師合作,改善醫院控制氣流、減低感染的系統,令他很有滿足感。
對他來說,香港是一個很特別的地方,「中環、尖沙嘴及香港島其他地方都充滿刺激,很擠迫也很吵,在大埔及馬鞍山卻十分寧靜,感覺是個很大的城巿。」雖然空間小,但他已習慣,「去酒樓要爭位坐,但食客可拿得一張號碼票不會混亂,購物時那些售貨員很願意協助,在英國購物很多時根本找不到人幫你。」
記者:張嘉雯
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