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媽媽不易為,童年時與母親聚少離多的蔡靜雯坦言,往日生活及上學細節,一概沒有母親在旁打點預備,身為人母後更珍惜與兒子共聚時光,明白母子間要保持溝通,「自己嘅遺憾,唔想喺個仔身上發生。」
今天年過四十的蔡靜雯憶述,童年時父母為口奔馳,兩歲開始已跟着外婆生活,「一個月最多同父母見面兩、三次。」她坦言,讀小學時母親已離世,童年時代對母愛感受不深。倒是長年陪伴外婆生活,兩人有着情同母女的感情,「啲人話我係阿婆個么女。」
精神滿足比錢重要
十七年前兒子仲康出世後,適逢當時居所附近的馬會投注站聘請兼職,每周兩天的靈活工作時間,讓她可全心照顧兒子,絲毫未有錯過兒子成長的點滴。」
時代不同了,蔡靜雯坦言童年時少與外婆細訴心事,今天親子間則不能缺乏溝通,「𠵱家好多人只係用金錢滿足兒女,唔考慮精神上滿足。」兒子目前正努力應付會考,這位無微不至的母親已預先準備拋開工作,陪伴兒子度過放榜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