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青服」圖掀女裝革命

「江青服」圖掀女裝革命

「她想做女皇,想做武則天、呂后。」文革時的中國「第一夫人」江青,曾批鬥、整死過無數人,被視為惡貫滿盈的「女魔頭」。但研究文革社會史的內地學者指,江青在文革時無意間作出一項戲劇性的「貢獻」,由她設計的「女皇服」,後來被統稱為「江青服」,竟意外地改變了全國長達近10年的青一色呆板服式。

要求所有女性穿着

1966年8月18日,毛澤東首次以一套草綠色軍裝,在天安門城樓接見上百萬的紅衞兵,遂令一身軍裝、中山裝、青年裝的「老三裝」,配搭藍、黑、灰「老三色」的服裝,在其後長達近10年中成為國民唯一服式。
不過,一向打扮中性、以緊貼毛澤東路線自居的江青,卻在1973年9月12日做出一項驚人之舉。她與法國總統龐比度(GeorgesPompidou)觀看革命樣板戲《紅色娘子軍》時,竟穿了一套開襟衫配搭百褶裙的仿古連身裙,照片見報後,頓時舉國嘩然。這套服裝是由江青親自參照唐宋以降歷朝宮女服式設計出來的。
長期研究文革社會生活史的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教授金大陸表示︰「江青試圖在全國推行一場服裝革命,她要求女幹部、女黨員、女團員帶頭穿,女同志全部都要穿。」其後江青更在中共九屆二中全會對各級官員發出指示,將「江青服」捧為「國服」︰「要告訴群眾連衫裙(「江青服」)是民族服裝。」

「奇裝異服」遭打擊

金大陸在查閱過大量一手資料,包括至今尚未對外公開的相關史料後指出,當時「江青服」嚴格規定長度要在膝蓋以下三寸,各地政府大量製造後陳列在各大服裝店、百貨公司以營造聲勢。不過由於「江青服」過於累贅,最終未能普及,像上海雖製造了1.8萬件,卻只賣出2,000件。
與此同時,另一場服裝革命靜悄悄地在民間興起,不少市民私下將開襟的「江青服」改裝成娃娃領、一字領,裙也改成更能凸顯女性身形的貼身超短裙等。當局在一次打擊這類「奇裝異服」運動中,被一名女工駁斥道︰「因為布票發得少,所以裙子做得短。」
金大陸總結︰「文革中有兩場服裝革命,第一場是為了打倒以往舊有的由上而下的;另一場卻是民間自發的對一身軍裝的反叛和摒棄。」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