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明
新香港曾蔭權政府審計署最近發表報告,批評香港電台十大弊端,例如浪費公帑,總數據報告所列約達一千萬元;又如「不利政府實行強政勵治」,電台司機送台長朱培慶回家之後,汽車停在台長宅第附近。他應該不辭路遠驅車回港台,第二天再不辭路遠驅車去接台長。這不叫做浪費汽油浪費公帑,而叫遵守規例勵治強政。
同時,曾蔭權政府又發表調查報告,鄭重指出屋宇署依照規例慨贈建築空間與地產商「實為合理,不應受到批評」。審計署去年指摘前屋宇署長梁展文過份慷慨,只一個嘉亨灣建築計劃,就令政府損失一億二千五百萬元;審計署長鄧國斌現在卻說政府其實沒有損失,還強調前後說法沒有矛盾。
於是,大地產商和政府可以繼續合作無間,香港電台則必須接受調查。負責整頓港台的王永平一臉怒容告訴記者:「不要跟我說甚麼言論自由!言論自由和浪費公帑等是兩回事。」同樣,大地產商也可以一臉笑容告訴市民:「不要跟我們說甚麼官商勾結!官商勾結和嘉亨灣之類事情沒有關係。」此地無銀,王永平等等已經親口告訴我們了。
宋朝淳化二年,四方大旱,樞密院直學士寇準乘機上奏,說刑罰不公皇天示警:「大旱之證,蓋刑有所不平也。」太宗皇帝以為他無的放矢訕謗朝廷,很不高興,追問事實。寇準不慌不忙,說有個官員叫祖吉,受了一點賄賂即處死;又有個官員叫王淮,是參知政事王沔弟弟,貪贓千萬錢,卻只判杖刑,還得保原職:「非不平而何?」太宗查明事實,怒斥王沔,從此重用寇準(《宋史˙寇準傳》)。
香港電台和房屋署相比,頗似祖吉和王淮。但新香港審計署長不是寇準,新中國國主更不是宋太宗。曾蔭權自然不必像王沔那樣叩頭謝罪丹墀之下。
目前新中國雷厲風行輿論管制,《新京報》、《冰點》週刊等等紛紛被整肅。香港電台一未杜絕自由言論,二未封鎖翔實新聞,然則審計署十奏港台,是理所當然的事。你不要說他們對港台錙銖必較。他們對曾蔭權梁展文地產商等等可以網漏吞舟。
春秋時,衞靈公寵幸彌子瑕。彌子瑕聽見母親患病,矯命取國君專車連夜去探望,靈公不加罪,反而稱讚說:「孝哉!」彌子瑕吃桃,覺得美味,留下一半給靈公吃,靈公不見嫌,而且嘉許說:「愛我哉!」後來彌子瑕色衰愛弛,靈公就把這兩件事都算作彌子瑕罪狀。現在,曾蔭權政府飭令朱培慶呈交港台檢討報告,朱培慶其實只須抄錄當年衞靈公欲加彌子瑕之罪:「是固嘗矯駕吾車,又嘗啖我以餘桃。」(《韓非子˙說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