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接觸刺激物 廚師護士高危<br>男人都會患主婦手

長期接觸刺激物 廚師護士高危
男人都會患主婦手

【本報訊】主婦手是本港最常見的皮膚病之一,但原來此症絕非主婦的「專利」。有專科醫生指出,主婦手其實是指刺激性接觸性皮膚炎(IrritantContactDermatitis),一般由長期接觸刺激物引起,所以只要減少接觸刺激物並配合其他簡單治療,即可有效改善病情,呼籲患者及早求醫。 記者:趙燕婷

皮膚科專科醫生陳衍里表示,刺激性接觸性皮膚炎的病徵包括雙手紅腫、脫皮、痕癢和龜裂等,分急性和慢性兩種。慢性刺激性接觸性皮膚炎與長期接觸酸性物質、梘液和洗潔精等有關,由於主婦較多接觸上述刺激物,所以此症才會被稱為主婦手,但絕非只有主婦才會患上。
他強調任何人士只要經常接觸刺激物也可能患上此症,例如廚師、護士及汽車維修員等,由於工作期間需要經常接觸刺激物,所以也是患上主婦手的高危一族。除接觸刺激物外,原來經常洗手也可能引發主婦手,所以03年沙士疫潮爆發期間不少醫護人員也曾患上此症。他補充,冬季乾燥的強風也可能導致主婦手。

經常洗手亦可致病

由於刺激性接觸性皮膚炎的病徵與敏感性接觸性皮膚炎(AllergicContactDermatitis)十分相似,所以要確診病人是患上主婦手有一定困難。陳衍里憶述早前一名魚販求診,最初被診斷為主婦手,但即使戴上手套工作仍無改善,他於是接受敏感測試,將23種可致敏的物質貼在其背上48小時,才發現原來該魚販是患上敏感性接觸性皮膚炎,對鎳和鈷兩種物質敏感,並非患上主婦手。

可戴上棉手套工作

治療主婦手的最佳方法是減少接觸刺激物,如戴上棉手套才工作。患者若在室外逗留,夏天應戴上棉手套,冬天則戴皮手套;使用潤膚梘液洗手;每次洗手後使用潤膚霜;日常使用含有類固醇或水楊酸的潤膚霜;病情嚴重的更可採用局部紫外線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