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析時機:資源豐巴西點只有足球!

匯析時機:資源豐巴西點只有足球!

投資於新興市場的其中一項令人雀躍因素,是很多新興國家都擁有豐富的天然資源或農產品,在近年商品價格持續攀升下,不少新興國家都透過出口各種各樣的商品,令貿易盈餘持續上升,進而促進了各國的經濟高速發展。

巴西,一個洋溢着動感的名字,森巴足球近大半個世紀橫掃全球,亦俘虜了不少球迷的心。卻原來,該國經濟近年來的發展亦處處散發着動感,投資者紛紛將目光投放在這片資源豐富、農業發達的國度。
巴西土地遼闊,總面積達到850萬平方公里,佔據着差不多半個(47%)南美洲的地方,人口總數達到1.8億,是世界第5人口大國。由於勞動力充足,加上土地廣闊(可耕地是中國的3倍)、資源豐富和氣候溫和,巴西的農業非常發達,是目前全球最主要的咖啡和大豆生產地。此外,巴西的採礦、製造和服務業亦十分發達。其國內生產總值在拉丁美洲位居首位,對世界市場影響亦日益擴大。
現時除了保持全球最大的咖啡、可可、甘蔗生產國地位外,巴西大豆、柑橙、牛肉、肉雞的產量和出口量,也躍居世界前列,成為世界第3大農產品出口國。此外,巴西鋼鐵、石油與石油化工、造船、汽車、飛機製造及航天研究,也邁入世界先進行列。
南美洲於90年代相繼發生了墨西哥、巴西及阿根廷貨幣危機,令到該地區經濟大受打擊。1998年11月,巴西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獲取了415億美元的國際貸款援助,條件是巴西政府必須調整財政政策和經濟結構。1999年1月,巴西中央銀行宣布其貨幣雷亞爾與美元脫鈎,觸發巴西貨幣危機,以致通脹急劇攀升。2001年,中央銀行採取高利率政策壓抑通脹,投資者擔心新政府的經濟緊縮政策會損害巴西經濟增長,其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一度降至2%以下。

改革有成重現生機

直至2003年1月1日總統盧拉上任以來,政府積極推行穩健的宏觀經濟政策及結構性改革,以控制財政赤字及通貨膨脹,其後物價逐漸回落,政府亦逐漸將利率下調,改善投資環境及刺激消費開支,終於令經濟重現生機。據世界銀行數據顯示,巴西2003年及2004年的經濟增長分別為0.5%及5.2%,經濟狀況顯著轉強。
到了2005年,在環球商品價格持續攀升下,擁有豐富農產品及天然資源的拉丁美洲明顯受惠,出口成為推動拉美經濟步入新擴張周期的主要動力。拉美地區出口在2005年增長了9%,進口增長17.5%,貿易順差達到737億美元,比2004年增加173億美元。進出口貿易總額佔GDP的比重為44%,說明通過經濟改革所建立的外向發展模式,正在日益發揮作用。整個地區的經濟增長達到4.3%。地區經常賬項目保持盈餘局面,國際儲備接近2400億美元,創1990年以來的新高;國家的財政狀況好轉,公共債務負擔進一步減輕,就業形勢普遍改善,減貧工作亦取得了新的進展。而巴西作為地區的龍頭國家,受益程度當然更為明顯。

經濟過熱最大隱憂

根據摩根士丹利巴西指數顯示,該國股市自2002年急跌33.8%後急速回升,2003-05年升幅分別達到103%、30.5%及50%。事實上,巴西經濟在1998年-2002年經歷了一場低潮時期,而在2003年後,在天時、地利及人和的配合下,才有了長足的發展,而股市的表現,正好反映了巴西經濟的利好轉變。惟需留意的是,當地的經濟增長可能過熱,以及作為石油淨入口國,倘若油價在現水平進一步飆升,對本地通脹和市場均構成隱憂。
在環球經濟穩步向前的前提下,巴西各式各樣的商品出口仍會非常活躍,政府正致力減低貧富差距及提升國內消費力,2006年的經濟展望依然樂觀。2006年世界盃馬上就要開鑼了,我們除了欣賞森巴足球的急速節奏外,也是時候考慮巴西的投資機會了。
滙豐投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