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台新服務 有助做足防曬措施<br>紫外線預測準確率70%

天文台新服務 有助做足防曬措施
紫外線預測準確率70%

【本報訊】太陽代表溫暖,地球上萬物都要依靠其生存,但太陽同時會釋出無色無味的紫外線,除會加速皮膚老化和催生皺紋外,過份暴曬更會曬傷皮膚,甚至導致白內障及皮膚癌。天文台昨推出紫外線指數預測服務,每天下午公布翌日的紫外線指數,準確率達70%。天文台估計今日最高紫外線指數約是10,代表暴曬級數達甚高水平。
天文台助理台長李本瀅昨在記者會上稱,紫外線強度高低受多種因素影響,如雲量、臭氧、雨、霧、煙霞、海拔高度和地面情況等,因此很難準確預測,以目前科技只能預測未來一天的紫外線強弱程度,有助做足防曬措施。

過份暴曬可致角膜炎

他又說,天文台於99年開始量度及發布即日紫外線強度數據,至今錄得最高紫外線指數在2003年7月23日,指數為15(即暴曬級數為極高級別);今年的4月30日和本月8及9日,分別錄得指數為13。紫外線一般會在夏季較強,每日的早上11時至下午3時是紫外線最強時候。以昨日為例,上午11時至下午2時的紫外線指數介乎8至10之間,其後逐漸回落,至下午5時已降至接近0。
別以為紫外線只會在夏天才會曬傷皮膚,它在冬天的威力可能更甚。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潘海濤說,冬天期間紫外線指數可處於甚高水平,加上白白的雪地會反射80%紫外線,其曬傷皮膚威力或較夏天強,因此滑雪人士應佩戴太陽眼鏡及防曬衣物。此外,沙灘反射紫外線雖不及雪地,但也達15%,故游泳人士要塗太陽油以防曬傷。
衞生署首席醫生吳志翔說,過份暴曬或會引致皮膚及眼睛受傷,嚴重的更可導致角膜炎、白內障及皮膚癌。他呼籲市民在紫外線指數超過3的日子,應戴帽或塗太陽油保護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