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革命爆發時,當今中國領導人多正就讀大學或中學,無可避免地捲入紅衞兵的浪潮。海外文革史專家宋永毅指出,現任中共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當時是清華大學保守派「四一四派」的成員,胡主政後訪貧問苦、要求官員艱苦奮鬥,就是延續四一四派的思想。
宋永毅指出,文革期間,胡錦濤是清華大學水利系的政治輔導員,屬於保皇派、保守派。後來,造反派成功奪權後,保守派也成為造反派,大家也參與革命,「既然是毛主席號召造反,胡錦濤也就跟上去」。
沒反對人 喜歡串聯
清華大學造反派「井岡山兵團」後來分裂為兩派:一派繼續由清華學生造反派領袖蒯大富領導;另一派是全稱為「井岡山兵團四一四串聯會」的四一四派,胡錦濤後來就加入了四一四派。四一四派的基本理念是「河歸舊道」,就是認同文革前17年的中共統治,希望重拾美好時光。
據胡錦濤的清華學友、「六四」後流亡海外的前北京四通總裁萬潤南回憶,胡錦濤當年是清華文藝社團的團長,其謙遜平和、與人為善的個性和作風,使他廣結人緣,清華雖是文革的重災區,但胡錦濤在文革中基本上沒有反對的人。
萬潤南稱,印象中胡錦濤除了在文革初期,曾聯署一張題為「清華黨委是延安,不是西安」的保護校黨委大字報外,後來沒參與清華文革中的一系列重大事件。相反,胡錦濤那段時期喜歡外出串聯、遊山玩水。萬潤南曾與胡錦濤從北京串聯到西安、成都、重慶,再從重慶坐船沿長江而下。1968年,26歲的胡錦濤結束了9年的清華生活,被分配到大西北甘肅省劉家峽水電站。
訪貧問苦 強調奮鬥
宋永毅認為,胡錦濤2002年接任中共總書記後,前往河北西柏坡毛澤東1949年入京前駐紮的地方視察,訪貧問苦,強調艱苦奮鬥,是延續四一四派「河歸舊道」的傳統,「就是搞共產黨1949年至1966年那一套」。
不過,宋永毅不同意四一四派認為1949至1966年是中國最美好時光的說法:「3年自然災害餓死3,500萬,反右打倒了300萬右派……哪裏甚麼是美好時光?」他也質疑胡錦濤訪貧問苦政策的成效:「現在這個社會已經發展到甚麼時代,你還用那麼老的東西,能解決問題嗎?」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