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改革 - 陶傑

數字改革 - 陶傑

中國人學習西化,華文漸興橫排,與大陸「統一」。
橫排所及,數目字也全盤阿拉伯化,「八人聚賭,七人被捕」,寫成「8人聚賭,7人被捕」,「新地配股集資八十億」,寫成「新地配股集資80億」,也相當的生動、鮮活,好Young,令人覺得真的與世界接了軌。

從此,就像所謂繁體字一樣,華文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這幾個字,大可永久剔除出字典。中國小孩進幼稚園,一路上小學,除了學習「萬裏長城」、「慈禧太後」、「鹹豊皇帝」的華文「正體」之外,鑑於資訊爆炸,要填鴨的知識很多,從一到十,還有千、百、萬等等,像壹、貳、叁、肆這一串古體的數字,都不必浪費時間。
華文報刊有這樣的句子:「新地配股80億元,為集團10多年來首次配股,該公司以每股不低於89元的價格,配售8千9百萬股,收市價出現百份之4.2的折讓。」
這一段智商奇高的新人類新世代華文,還可以豐富多姿,組合出多種的自由拼盤。例如:「八千九百萬股」,可作「8千9百萬股」,亦可作「8900萬股」,亦可作「8千900萬股」,亦可作「89000000股」,亦可作「8000另9百萬股」,亦可作「8千九百萬股」等等,不下十多樣組合,視乎編輯大哥和記者小妹的小腦條件反射的一時喜好。
鑑於中國社會邏輯教育之疲弱,阿拉伯數字氾濫之下,華文傳媒又出現了這樣的句子:「1日之內,連續2宗械劫案」、「曾蔭權如果宣布減稅,可謂1石2鳥」;「33不盡,66無窮,冤冤相報何時了」。
然後特區考試的中國文學試卷,考生以大陸傳媒為依據,可以寫下「濁酒1杯家10000里」、「空垂白髮3000丈」,考試官如敢扣分,考生的家長,愛國愛港,一直投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字改革委員會,都要得回公道。
最有趣的是一些中國人的名字,身份證出現兩種寫法:牟宗3、馬英9、豬8戒、張3丰,與一干8公8婆,6叔7嬸什麼的,一下子都「年輕化」起來,直到十年之後,一些「有識之士」發聲:不好了,中文亂套了,那麼多阿拉伯數字,也該「規範」一下了。
說到底,還是要佩服日本人:自從明治維新,日本人改革,學習西洋有很高的判斷力,在十九世紀中,他們就明白:日本人只吃魚生,營養不夠,必須像洋人一樣,也吃牛排,從此日本的飲食現代化了,就多了一樣神戶牛柳。
但是日本人還堅持,用嘴巴來吃魚生和牛柳,而沒有獨樹一幟,為改革而改革,把牛柳塞進下面另一張嘴巴來咀嚼的。擁有這樣的常識,他們的檔次真高,令人一再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