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智語陸:新地配股只是順勢而行

財智語陸:新地配股只是順勢而行

港股昨日持續調整,17000點幾乎失守,主要因為新地(016)完成配股後復牌,股價即時跌穿配股價,令投資者擔心基金會因而離場。新地配股引來如此多聯想,對市場帶來的震撼力亦如此大,與中海油(883)相比,中海油早前配股的金額高達153億,市值亦較新地為大,港股卻未有受到中海油的配股所影響,這是否反映出市場對新地配股的反應過敏?
當然,新地配股令人最大的聯想,是一眾地產股會否跟隨進行配股,這才是投資者最為擔心的問題,但如果市場認定新地配股的反應未如理想,那麼各地產股會否跟隨,其實是一大疑問。就算各地產股真的「冒險」跟隨,相信配股的金額亦不能與新地相比,更重要的是,鷹君(041)近日分拆REIT上市,所籌集得到的資金最高達75億元,這似乎比配股有更理想的效果,可見地產股的配股潮會否由此而掀起,實在值得商榷。

未必是港股見頂先兆

另外,市場另一個憂慮是,新地配股的「內裏原因」是因為該公司看淡股市的前景,故趁股價處於高水平時作出配股的行動。如果以新地10年前的配股例子分析,港股在1年後才見頂回落,反而在新地配股後,大市繼續顯著上升,就算當時地產股比大市更早見頂,地產分類指數亦要到97年4月才出現回落的迹象,以此作為借鑑,新地配股似乎並不一定是港股見頂的先兆。
事實上,美國已連續加息16次(如昨晚聯儲局沒有任何令人意外的結果),累積升幅達4厘,作為一間企業的管理層,如想尋找資金作發展之用途,發債或向銀行借貸,都似乎不是理想的方法,反而由於股票市場的資金充裕,在市場配股集資,似乎是最佳的途徑。如果以此作為考慮,新地配股只是「順勢而行」,背後未必存在太多的考慮因素,故此,投資者亦不應對新地配股作出太多的猜測,最重要是市場是否能承受得來。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