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黑社會主義的和字訣

李怡專欄:黑社會主義的和字訣

中國政治文化的特點之一,是觀風文化。從政之人,最需要懂得觀風辨向。所謂觀風辨向,就是看上頭吹甚麼風,你就要懂得向哪一邊倒。當權者時興說甚麼話,你就要鸚鵡學舌、不分場合地把當權者的話套用。
四十年前毛澤東發動文化大革命,連續十年天天講階級鬥爭,於是無論是大陸還是香港左派的任何聚會場合,都要講鬥爭,即使是國慶、新年、春節的聯歡會,也要講「下定決心、不怕犧牲」,也要講「八億人,不鬥行嗎」?也要講「與人奮鬥,其樂無窮」。那時候中共上下的從政者,包括年輕時的胡錦濤,也包括香港吳康民、曾鈺成這些老左派,敢講一句「和諧」嗎?敢說要「建構和諧社會」嗎?中共馬列哲學家楊獻珍講一句:除了「一分為二」的「矛盾」,還有「合二為一」的「統一」,也被批被鬥得不見天日了。
四十年後的今天,上頭風向轉變,吹的是「和諧風」。胡錦濤在耶魯演講,講了不知多少次的「和」與「和諧」。於是香港的跟風派,也不分場合,不管是否恰當,在施政報告講「和諧」,在財政預算案講「和諧」,上周律政司司長黃仁龍出席香港青少年的「五四青年節」活動,致辭時也說年輕人要認識和關懷社會、國家,「追求和諧」。五四與和諧有啥相干?過去中共的政治歷史教育,都說五四標誌着中國從民主主義革命進展到新民主主義革命,而所謂新民主主義革命,就是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資本的革命鬥爭。五四是「鬥爭」,是反這反那的「鬥爭」,不是建構和諧的運動。香港的「五四青年節」活動,又把北京○八年辦奧運的主題硬插進來。五四與奧林匹克,儘管都稱之為「運動」,但彼運動不同此運動。然而,上頭吹的是奧運風,香港親中政界人士自然也要在這兩三年「言必奧運」矣。

講到「和」字,孔捷生也認同這是中華文明的核心價值之一。然而筆者認為中國政治文化之所以強調要「和」,正反映了真實的權力狀態永久處於殘酷「鬥爭」中。柏楊說,中國政治文化的特色之一就是「窩裏鬥」,真是一語中的。正因為永遠是窩裏鬥,永遠是內鬥不止,所以就要追求表面的「和」。所謂「和」,是場面上的「和」,是虛偽的「和」,是「嘴裏說萬歲,背後下毒手」的「和」。社會愈是強調「和」,愈是反映內鬥激烈。中共講團結講了五十多年,講得最多的時期是文革,毛澤東幾乎一開聲就講「要團結,不要分裂」。實際上他本人就帶頭搞分裂。中共愈是講「和」,愈是把全民帶往口是心非的境地。
要清楚了解中國政治文化中的「和」的要義,應去看看杜琪峯的電影《黑社會2:以和為貴》。中國的政治,口頭說的是社會主義,實際上所有行事方式都是「黑社會主義」。電影《以和為貴》中的「和」,指的就是殘酷殺戮。表面上「和」,背後就是「殺」。而在一輪殺戮中勝者就可以取得短暫的、控制一切的太平。但「太平」中的「和」,又潛藏着下一次的殺戮。而在香港回歸後所爭的,就是被中央肯定為「愛國」黑社會大哥的地位。
香港特區的高層,其實都是「愛國黑社會」的大哥大、大姐大。而愛國黑社會的真正老大,就是坐鎮北京的「黑社會主義」總「辦事」。
逢周一、二、四、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