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誘蚊指數暴升24倍

本港誘蚊指數暴升24倍

【本報訊】近日天氣炎熱潮濕,令傳播登革熱(Denguefever)的病媒白紋伊蚊(Aedesalbopictus)更趨活躍。食物環境衞生署昨日公布錄得的全港誘蚊產卵器每月平均指數由3月的0.2%,急升至上月的4.9%,更警告指數下月可能會進一步上升,呼籲市民加強防蚊工作。

31地區有白紋伊蚊

除全港平均誘蚊指數急升近24倍外,各主要口岸的誘蚊產卵器指數亦由3月的零指數,微升至上月的0.1%。分區指數方面,在38個該署進行監察的地區中,31個錄得正指數,即有白紋伊蚊出沒。6個地區的指數更超過10%,其中在荔景和鑽石山分別錄得18.2%和17%,迫近20%的警戒線,其餘4個地區包括黃大仙中、上水、元崗和粉嶺。
該署日前曾公布上月初至21日的誘蚊產卵器指數,並公布指數超過10%的地區,但當時黃大仙中仍未「上榜」,及至4月底卻以13%的指數躍升為蚊患最嚴重地區的第3位。食環署發言人稱,早前公布數字時沒有該區的數據,相信該區的蚊患情況並非突然惡化。該區錄得有白紋伊蚊出沒的地區包括黃大仙下邨、獅子山公園燒烤場及摩士公園泳池旁的休憩公園。
食環署顧問醫生(社會醫學)何玉賢提醒市民提高警覺及採取適當防蚊措施,包括清除積水以防蚊子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