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媽媽:幸福同志:媽媽為我站出來

非常媽媽:幸福同志:媽媽為我站出來

未婚媽媽、同性戀的話題,從來盡是負面的反應,當事人總是受盡白眼,以至跟家人的關係也會因為這「非常身份」而受到影響,被歧視、甚至被欺壓。今天的社會開明了,對未婚媽媽的接受程度大了,敢於comeout的同性戀者也有不少。只是作為同性戀者的媽媽和未婚媽媽,在看似較開放的現代社會中,其實仍面對着無法言喻的壓力,但她們沒有選擇放棄旁人視為「負累」的子女。作為敢於承擔的「非常媽媽」,實在應該給予她們多一點掌聲的鼓勵,也祝願她們,終會得到最美好的回報。

記者:謝翠玲、黃若茵

原來想寫關於36的,可是突然接到正在放假的Boss來電,「明天母親節的內容夠強嗎?」要補充一句,他(Boss)身處地球的另一邊,大概他是在當地凌晨時分打來的,可想而知母親節有多重要。無論是23到64的母親,今個星期日您最得寵。

站出彩虹簡介

成立於1997年,主要為同性戀者的家人及朋友提供輔導服務,並樂於與不同組織合作舉辦活動。熱線電話及服務時間:29402728(逢星期五晚上8時至10時,公眾假期休息)

我有個同志兒子

文媽媽30歲離婚,一個女人帶着3個年幼仔女重新上路,每天靠打5份工來維持一家開支。10多年前的一天,大兒子突然告訴她,他是同性戀者。對於一個傳統的中國人母親,這突如其來的告白可能會帶來晴天霹靂的震撼,但文媽媽卻沒有呼天搶地,她選擇以平常心來接納兒子的性向選擇,並以一生的包容來守護自己最愛的兒子,不管他愛男還是女。這非凡的態度,讓其兒子感到驕傲,也感激有這個非常媽媽。

■文可風義務從事同志工作9年多,曾在港、台發表著作及媒體廣播,全力推動同志運動及「站出彩虹」。

■文可風作品

異性戀跟同性戀都一樣!

如果說經過淚水的掙扎才是愛的表現,那沒條件的全盤接受卻是更深沉的包容的大愛。
文媽媽:「記得風仔由細至大也沒有甚麼異常。他跟我說起他是同性戀時,大概是17、18歲吧!我第一下的反應是『咁大劑?』不過後來想想,他妹妹在之前其實已跟我暗示過不少次,可能因為潛移默化,我心情也沒有太激動便接受了。反正異性戀也不一定保證天長地久,我也離過婚,既然是他自己選擇,愛同性或愛異性又有甚麼分別?」
文可風:「我跟媽媽關係一向很親密,當時我第一次失戀,跟媽媽說起『我跟我男友散了。』她沒有罵我,但有幾天沒跟我說話,之後才跟我說我愛怎麼做便怎麼做。現在長大了,接觸了其他同志的父母,明白到要媽媽明白同性戀是怎麼一回事,實在需要時間消化。」

■文媽媽曾跟兒子一起參與同志交流活動。

改變他的路,不如讓他走得舒服。

作為一位母親,總有一絲希冀兒子的路更易走的時候,不過文媽媽也不會改變兒子的性取向,只要他快樂便好。
文媽媽:「當時我個仔告訴我他愛男人,但家中卻有段時間又有個女仔來住過,我見他們很親密,也不肯定他們是不是拍拖。但我也有跟那女仔說過,別以為自己能改變他。唉,感情事不可掌握,我也不會刻意改變他。」
文可風:「那個女仔其實只是我要好的同學,我一直也只愛同性。不過媽媽對我的伴侶也真的接受,之前兩段感情跟現在的男友也有跟我媽媽見過面,相處也愉快。」

屋企是他最後的避難所。

旁人的冷言冷語,並不足以傷害到堅強的文媽媽的自尊。因她相信,若連媽媽也不支持兒子,才真正傷了極需要家人支持的兒子的心。
文媽媽:「我住廉租屋,鄰居不會當面講你是非,但轉頭在平台又會說長道短,連芝麻綠豆阿乜太飲完茶唔夾錢都講,你話我個仔上電視講同性戀會唔會唔講?」
當年文可風不只在家人朋友面前comeout,更決定要推動同志運動。在80年代初,愛滋病是一個新冒起的名詞,而同性戀在傳媒的指摘下,是一致負面的印象。走出衣櫃,對當事人固然是大事,其家人也受壓不小。文媽媽雖沒一字罵人,但說起「你唔同我飲茶?我點解要同你飲茶?最不喜歡人指指點點!」仍有少許「火」,可以想像當年曾受過不少「暗箭」,只是她更堅信「既然他已行了這條路,便已停不下來了,做家人的當然更要互相照顧。」
文可風:「我很感激家人對我comeout的支持,而初期為免他們擔心,也會讓他們了解我做的事,如在台灣出書、或接受有關同性戀的訪問。1999年我更曾帶同媽媽參加華人同志交流大會,她的出現,令現場很多同志感到震撼,因為這在華人社會是難得的事!」

非一般的路途,擔心的還是終結時。

不擔心自己年老沒有照顧,只擔心兒子老來身邊沒有伴,沒有仔女會孤獨無助,愛兒之心,不會因為其性向而有不同。
文媽媽曾偷偷跟已婚的小女兒交託過,要是日後大哥年老無依,妹妹切記要照顧哥哥一把。畢竟同性戀家庭模式跟傳統家庭觀念不相似,文媽媽也有替兒子一生幸福擔心的時候。可是轉一個頭,文媽媽卻又說:「但我知道,作為單親家庭的小朋友,風仔自小便很懂事,他會懂得處理所有事的。」
前言不對後語?對,但這是媽媽的「正常」反應,身為媽媽的,還是會為這個兒子感到驕傲,縱然他走上推動同志運動的這條漫長路途,比「一般人」的生活不容易。
文可風:「我很感謝我媽媽這些年來也一直接受我,支持我去做所有推動同志運動的事,我因她而驕傲。」文可風自言,他不是一個「一般」的同性戀個案,因為他有着一個願意全力支持他的媽媽,這不是每位同性戀朋友都享受到的幸福,更覺難能可貴。

文媽媽的話:

「如果仔女都已作出選擇(愛同性),點解還要執着改變呢?跟仔女角力的最後結果是他們搬走,離開自己,那又有甚麼意思呢?」

我的男人沒承擔

Zoe7年前認識了傑,從此改變了她的一生。4年前,Zoe懷孕了,已不是第一次,這次她決定把腹中嬰兒生下來,只因傑答應會照顧他們的BB。懷孕期間,Zoe開始懷疑自己的決定,每天晚上只得她一個在家,爛玩的傑即使身上只剩下$200仍要落Disco,毫不照顧Zoe及計劃他們的將來。有一晚Zoe要求傑陪她看電影,傑應承了,可是當Zoe滿心歡喜之際,傑卻在步出電梯的一剎跑了,Zoe大着肚子跑在他後面,妄想可把他追回來……終於,Zoe在醫院度過人生的最低潮,生下了她最愛的孩子。

■薛凱琪於《早熟》一片中也飾演1名未婚懷孕的少女,但劇中角色就幸運多了。

■Zoe送走自己的BB後,每當見到別人的小朋友便感心痛,最後難忍骨肉分離,決定不論如何艱苦也要湊大BB。

數天的感情,足以動容。

明知路難行,縱是多年輕、多無助的母親,都會為她的小生命撐下去!
Zoe憶述她最迷惘的時期,就是在醫院,除了媽媽誰也不理會她。誕下BB,Zoe便要面臨一個人生交叉點,明知自己賺錢不多,怕害了自己,更怕害了BB,Zoe在媽媽陪伴下到「母親的抉擇」,她親手送走自己的BB,一邊離開一邊回頭,也一邊哭。往後數天,Zoe傷心欲絕,「雖然跟BB只相處了數天,已感覺到她就是我的至親。」結果,Zoe決定無論如何艱苦都要養大BB,她堅定地說:「當時決定要養大BB,就知道無論如何,這條路一定要走下去。」

我的孩子不可受欺凌!

受欺負的不只你的孩子,還有你自己,別只惦記着孩子,也應為自己打算一下。
女兒出世後,Zoe搬回家中與爸媽同住,雖還未取得爸爸的原諒,但始終也是一家人,看見爸爸也很疼女兒,Zoe已感安慰。然而,父母對她寬宏大量,並不代表親戚也是如此,每次家庭聚會,Zoe跟女兒總是惹來姑丈們的白眼,她憤怒的說:「我女兒無做過甚麼錯事,為何他們要刻意冷落一個小朋友。」現在Zoe會盡量避免見到那些親戚,因為她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欺負。幸好同事們提起她的遭遇,便會露出惋惜的樣子,但Zoe從沒有自傷自憐,因為她有一個美好的寄託,「女兒是我的一切,我無時無刻都想着她,我已經很少為自己打算。」

■一有時間,Zoe便帶着女兒逛街,或到公園遊玩。

■縱使女兒不被親戚所接受,Zoe始終認為女兒是上天給她最好的禮物。

賺錢不是最重要!

錢當然重要,但親子情更不容忽視,入世未深的媽媽也懂得這樣想。
Zoe很渴望給女兒美好的將來,而首要條件是錢。「有想過做parttime,但誰來照顧女兒?」她選擇慳自己,寧願午飯捱麵包,也要擠多點時間陪女兒。「她已失去父愛,假如我也只顧賺錢不理她,她會很寂寞很可憐。」

更明白媽媽的愛……

為未婚媽媽的母親鼓掌!
「我真係好想多謝我的媽媽……」Zoe感慨地說,「我知道她為我承受了不少壓力,更成了我和爸爸的磨心(Zoe的爸爸仍不願和女兒開口說話)。」可能是已為人母的關係,Zoe知道不要讓媽媽為自己憂心,才是最好、最美麗的回報。現在,Zoe還是脫離不了跟傑拉拉扯扯的關係,但她心知肚明,為了自己,為了孩子,她還是需要一個負責任的男人。

Zoe的話:

「一定要面對現實,只要肯做肯承擔,一定可以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