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認購中行一定賺?

理財智慧:認購中行一定賺?

有傳聞說,在5月中開始招股活動的中國銀行,集資金額會破建行(939)紀錄,達到98億美元,而可以招股股份的數目亦有255億股,相當於擴大股本之後的10.5%,預計招股價會介乎2.5-3.5元之間。
在最近的朋友聚會之中,其中一個話題,就是應否認購中國銀行股份。如果要認購,又應該使用哪些策略?如果已持有中資銀行股,又應怎樣?大家好像都預先假設中國銀行上市之後,股價必定做好。

「中國」二字唔衰得?

其實要單一次集資700多億港元,以新股上市來說,也是很少有的例子。不過,傳聞在集資之前,已有多家中港企業「落飛」認購,可供公開認購的股份數目其實不太多,所以招股反應預期都會很理想。
朋友之中,打算認購新股的原因,基本上是有兩個:1.對上兩次新股認購交通銀行(3328)及建設銀行(939)都錯失了機會,希望認購中行來補償;2.交行及建行為認購新股的朋友帶來7成多及5成多的利潤,所以打算再下一城。
有些朋友的見解亦很特別。他們認為四大國有銀行之中,只有中行的名字是冠有「中國」兩字。雖然最終成為上市公司,但「中國」這名字的聲譽是很重要的,絕對不能做出一些對於聲譽有損的事情,故此國家也會緊張中國銀行上市之後的表現。
此外,中行上市之後,還有中國工商銀行等着上市,如果中行招股的工作做得不好,可能會影響工行的上市計劃。這種情況,亦是國家不願見的,所以他們對中國銀行有信心。
麥萃才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