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胡錦濤的母校清華大學一樣,溫家寶所讀的北京地質學院,在文化大革命初期也湧現了久享盛名的「地派」紅衞兵。不過,出身書香門第的溫家寶並不願意介入批鬥師長的造反中,成為文革中的「逍遙派」。與胡錦濤同齡的溫家寶,同樣在1968年被分配到甘肅,到駐紮酒泉的地質力學隊工作。
做苦力牽駱駝
初到力學隊,溫家寶因寫得一手好字,被指派到批鬥大會做抄寫工作。有一次,「革命派」的批鬥由文鬥變成武鬥,對被批鬥者大打出手,溫家寶看不下去,加以阻攔,因而被指同情「反革命」,被「發配」到偏僻的農場去幹苦力,或牽駱駝、牛毛牛去野外作業,一幹便幹了一年。
此後,溫家寶重返力學隊當技術員,長年累月在祁連山一帶勘探礦產,在荒無人煙的野外攀山涉水、風餐露宿,在大西北抵耐着風沙和寂寞,在貧乏的物資中度過了11年,避開了無數政治風暴,也對中國貧困的現狀有了深刻的體驗。直至1979年,溫家寶才到省城擔任甘肅省地質局官員,1983年返回北京,出任地礦部副部長,繼而進入中南海,逐步走向總理寶座。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