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屢搞獨立調查 學者:圖為失誤降溫

政府屢搞獨立調查 學者:圖為失誤降溫

【本報訊】近年每當政府出現重大事故錯失,如沙士疫潮、維港巨星匯、東九龍大塞車、嘉亨灣事件等,政府都會委任獨立調查委員會調查事件,但絕大部份調查報告的結論溫和,並無點名追究應由那個政府部門或官員負責。有學者批評,政府此舉只是意圖紓緩民意壓力,不利官員問責制度,最終只會損害政府威信。

不依機制處理

前綫立法會議員劉慧卿稱,立法會政府賬目委員會一直有機制處理審計署長的報告,政府今次卻不依機制處理審計署有關嘉亨灣的報告,令她非常不滿。她說:「如果大家都相信獨立調查委員會係公平公正,咁仲有乜好講!對審計署報告其實一直都有機制處理,但政府唔跟,咁係唔係唔信立法會?」
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助理教授馬嶽指出,自曾蔭權出任特首後,政府委任獨立委員會調查重大事故的次數日增,意圖紓緩民意壓力,淡化事件對政府的衝擊。他批評,政府此舉不利官員問責制度,「有事發生應該由官員問責,而唔係推獨立委員會作擋箭牌,而且呢啲委員會透明度不足,成員又唔係公職人員,我擔心不利政府搵唔到問題出錯嘅根源。」

有損政府威信

中文大學社會系副教授陳健民表示,港英政府年代早已使用獨立調查委員會這「招數」,希望藉此阻擋民意壓力,但他直言此舉反映政府公信力不足。「如果次次都係雷聲大雨點小,只係用嚟冚火,俾人感到政府只係拖延事件,咁就會有損政府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