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衞兵,一個在文革時期響徹世界的名號,一個令「牛鬼蛇神」(中共對地主、富農、反革命分子、壞分子和右派分子的貶稱)聞之膽戰心驚的名號。對他們的派系、功過,雖然仍有不同的說法,但無可否認的是,他們既是施虐者,是打倒當權派、破「四舊」的先鋒,最終又成為受害者、受虐者。
1966年5月29日,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學生以「毛澤東的紅色衞兵」為筆名張貼大字報,第一次打出「紅衞兵」的旗號,「紅衞兵」自此成為中學、大學中造反學生的代名詞。
搗廟焚毀6600文物
同年8月18日,毛澤東在天安門廣場接見100萬名紅衞兵時,就讀於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女子中學的紅衞兵、中共元老宋任窮的女兒宋彬彬,為毛戴上「紅衞兵」袖章。毛問明宋的名字是「文質彬彬」的「彬彬」後說:「要武嘛。」她隨後改名「宋要武」。
至當年11月26日,毛澤東共8次接見紅衞兵,檢閱了1,100多萬名紅衞兵。這些受到最高領袖「祝福」的闖將,不僅充當了打倒學術權威、打倒當權派的先鋒,也充當了破「四舊」的猛將。北京市在1958年第一次文物普查中保存了6,843處文物,但文革期間有4,922處被毀,大多發生在1966年8、9月間。北京師範大學的紅衞兵串連到山東曲阜時,搗廟、毀碑、挖墳、燒像、焚書,共破壞文物6,600多件。
但到1968年10月,中共八屆十二中全會將劉少奇革職、開除黨籍後,紅衞兵的利用價值已所餘無幾。當年年底,毛發出「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的指示,紅衞兵被發配農村,開始成為受害者、受虐者。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