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言文革是另一場浩劫

禁言文革是另一場浩劫

再過幾天,就是文革爆發四十周年紀念日,但像改革以來的每一個文革紀念日一樣,中國再次出現外熱內冷的巨大反差。
劉曉波 中國文化評論員

中共官方的壓制和封鎖,固然是主要原因,但個體的良知匱乏,也不能推卸責任。特別是當年的風雲人物,大都不敢面對自己的文革經歷,更不願承擔道義責任;甚至可以說,在文革已經結束三十年的今天,對這場浩劫的全國性反思還未開始。
儘管中共官方於一九八一年發布《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將文革定性為「一場浩劫」,也得到主流民意的擁護。但只是把林彪和「四人幫」作為毛澤東替罪羊,而且,政權只准按照官方的定調談論文革,卻不准非官方的文革反省。

缺乏自省精神

文革時期的風雲人物盡量迴避文革,那些施暴者要麼沉默、要麼自我辯護;絕大多數受害者都用各種託詞來關閉記憶,既加害又受害的人只願意講受害經歷。最為狂熱的紅衞兵造反運動,幾乎席捲所有適齡青年,然而,直到現在,除了極少數老紅衞兵有所反省外,絕大多數人皆以「不堪回首」為藉口而保持沉默。從八十年代的知青文學到九十年代的諸多文革回憶錄,非但不能真實地面對自己的個人文革史,更缺乏自省精神,大都是一副「青春無悔」的大義凜然!
文革初期,以幹部子弟為主的「聯動」橫行北京,最為瘋狂。公然提出過「老子英雄兒好漢,老子反動兒渾蛋」的口號,實施過令人髮指的暴行。但這些造反先鋒對當年的回憶,要麼標榜純潔的青春激情和理想主義,要麼訴說是父輩和自己如何受難,很少提及自己打砸搶、私設公堂等野蠻行為,基本不提他們那種「自來紅」的特權傲慢,也不提他們造反來自強烈的奪權動機,更不會向他們的受害者表示絲毫懺悔。即便有所反省,也都逃避個體責任,或把罪責歸咎為極少數替罪羊(如四人幫),或歸結為抽象的時代必然性和盲目的群體性。

還原歷史真相

作為一場全民捲入的狂飆,遭到殘害的人數如此多,參與迫害的人數將幾倍於被迫害者。可是,至今沒見到這些暴行的參與者的回憶和懺悔。
在此意義上,阻礙國人直面文革災難的負面力量,不光是官方的禁令,更是參與製造文革災難的個體不願面對自己的歷史。正是這種不肯懺悔和反省的民族傳統,才是官方禁令得以有效的民間基礎。因為在網路時代,如果文革中的施暴者肯於反省和懺悔,那麼官方絕對無法封鎖民間對文革的自發反思。
呼籲當年的施暴者進行反省,並非要對他們進行司法追究或道德審判,而僅僅是為了:一、還原文革大災難的真相,總結文革的教訓,以避免此類悲劇的重演;二、逐步擺脫那種把所有災難歸咎為外在因素,而不願直面個人責任的傳統意識,培育健全的個人責任意識;三、把文革這場全民參與的大災難變成國人的精神財富,提升國人的精神素質。

謊言腐蝕一切

可悲的是,中國特色的文革悖論延續至今:文革作為一場官民共同承認的「浩劫」,卻變成受害者(如鄧小平等)和加害者共同守護的禁區。文革的最大禍魁毛澤東仍是中國的「大救星」,文革造反中出盡風頭的高幹子弟,變成今日跛足改革的最大受益群體。
當絕大多數人不願面對歷史真相時,沉默或說謊的代價將轉嫁給整個社會,這種負面代價的持續積累,就是在積累社會危機,並一代一代地轉嫁下去,直到謊言徹底腐蝕了一切,中國人再不知道何為個人誠實和歷史真相。文革浩劫一天得不到公開的清算和討論,浩劫就一直沒有過去,只不過變成另一場更隱秘的「浩劫」。歷史真相無法還原,教訓無從總結,現實改革無法走上健康之路,沉重的歷史欠債讓中國的未來不堪重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