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金融管理局早前與本港銀行界溝通時,曾提出存放於中國境內金融機構的1600億美元自有外滙,原則上可以經過銀行釋放出境外投資;滙豐銀行的估算則更進取,該行中國區高級經濟師屈宏斌說,中國為境內居民及企業開放正式海外投資渠道(即QDII)後,樂觀估計只消一、兩年時間,將會有4000億美元(32026億元人民幣)的境內人民幣存款分散到海外投資。
QDII正式推行前,內地民間資金無法投資海外。屈宏斌指出,中國的民間及企業在銀行體系內,「積壓」了31萬億元人民幣存款,其中半數的每年回報率僅0.5厘,其餘只有1.8厘;內地債市及股市的規模過小,兩者總市值也只有4萬億元人民幣,未能有效扮演另類投資渠道。
一兩年內出境投資
因此,屈宏斌說,QDII可作為境內資金對外滙需求的「窗口」,保守估計,整體人民幣存款內將有一成資金分散到海外投資,這會釋放4000億美元的海外投資需求,樂觀估計釋放過程可能只需一至兩年,這些資金傾向追求高回報。
另外,天津市政府投資公司旗下天津泰達控股昨天宣布,從湘財證券手中收購湘財荷銀基金管理公司51%股權,與此同時,荷銀增持上述基金公司股權至49%,湘財荷銀將會改名為「泰達荷銀基金管理公司」,並有意提供QDII服務,期望資產規模由目前的110億元人民幣提高至逾500億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