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捷生雜文:五四的薪火

孔捷生雜文:五四的薪火

香港青年團體的五四紀念,形同內地共青團活動的盜版。便想起九七回歸未久,某幼稚園就掛出「聽董爺爺的話,做特區的好娃娃」之標語。既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黨文化」之北風南漸,亦在所當然。
頗為趣致的是,香港今年紀念五四的主題是「奧運」,還請了一眾大陸金牌得主來港贈興。五四與奧運有何關聯?筆者撓穿腦殼也沒想出個所以然。好比今年中共要隆重紀念長征勝利七十周年,主題卻是「世界盃」,湊齊上屆中國足球隊全體球員,集體回憶「衝出亞洲,走向世界」的艱難險阻,以及在韓國分組賽時淨吞九蛋的悲壯。
五四運動在紅朝官史裏,是一具靈魂出竅的乾屍。今日傾聽香港青少年在金紫荊廣場的朗誦,不禁悵然。五四先驅者呼喚的德先生與賽先生,迄今仍是遊蕩在冷土上的無主孤魂。五四大賢胡適、梁啟超、魯迅……他們對自由的追求和對專制的痛恨,統統被本朝統治者剝離。
香港青少年和大陸同齡人一般,都不曉得胡適的格言:「爭你的自由,就是為國家爭自由;爭你的人格,就是為國家爭人格。自由平等的國家不是一群奴才可以造就的。」他們也沒聽過梁啟超之疾呼:「起起起!我同胞諸君!起起起!我新中國之青年!我輩實不可復生息於專制政體之下,專制政體者,我輩之公敵也,大仇也。有專制則無我輩,有我輩則無專制。我不願與之共立,我寧願與之偕亡!」

五四僅僅是一場「反帝愛國運動」?且看早年國共兩黨的黨綱都有「反帝」訴求。國民黨之反帝有着清晰的目標——廢除不平等條約;取消租界和治外法權;關稅自主和反抗外國侵略。為此從孫中山到蔣介石一直在不屈不撓地爭取。直到八年抗戰,盟國放棄了所有不平等條約和在華特權;至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國民黨政綱裏的反帝任務業已完成,從此倡導平等、獨立、自由,而不再鼓吹反帝。
惟是共產黨不讓中國人卸下仇恨的重軛,要把自己的民族變成含冤怨婦,如同一個披散着長髮吊着長舌的厲鬼,終日追魂索命,清算十代以上的血仇。從強橫超霸美國到小小的梵蒂岡,都無時無刻不在謀算中國和坑害中國人民……
於是,五四精神便淪為「黨意志」的小廝。迴盪在金紫荊廣場的蒼白吟哦,只聞喃喃的愛國經文。他們所效忠的那個「國」是一個沉重的幻影——它的子民沒有思想和表達的自由、沒有選舉權和各種公民權利,將來也不知何時才能有。時下大陸青年已被剝奪了批判現實的話語權,他們面對的是暴戾的國家機器,是集古今中外鐵腕統治術之大成的政權。這尊暴戾的巨獸用利爪牢牢攥住權柄,緊扼住人民的喉嚨;為江山永固,它需要製造大量的愚民,用謊言的牧笛和暴力的響鞭,把羊群趕向特定的谷地,而牧笛吹得最尖銳嘹亮的旋律,就是「愛國主義」。
香港一埠,低智和反智的「維園阿伯」人丁興旺,而「憤青」群落遠遠少於內地。這就亟需對青少年一代煽情「催谷」,好讓愛國憤青茁壯成長。聞說還要對他們進行國歌和國旗的啟蒙教育,以促進「國家認同」云云。
這有何難哉,關於國歌國旗之類,筆者閒時可略作鈎沉——只怕「愛國導師」又渾如東風射馬耳了!
逢周三、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