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昨天恒指略為回軟,但整體上市場投資氣氛仍是很好,特別是美元走勢弱,很多資金都尋求投資於非美元的資產,因而有部份資金流進亞洲。所以,周一的升市是全面性的,亞洲區內多國股市亦錄得升幅,同時亞洲貨幣亦呈現強勢。
恒生指數在周一收報17302點,是5年多以來的新高;而以指數點計算,甚至比日經工業平均指數還要高!但有人擔心,究竟股市是否過熱──「炒過龍」呢?最終又會否引致股災?
距危險水平仍遠
市場有風險意識,始終是一件好事,而恒生指數上次高位是在2000年3月28日所創造的,那天恒指最高見18397.57點,與周一恒指收市價17302點比較,相差只有1000多點,以百分比來計算,相距亦只有5至6%。股市總市值在突破了10萬億以後,下一個目標就是何時能升破18397.57點。
恒指接近歷史高位,是否代表風險很高,容易出現股災?根本問題是,5年前出現高位時,那時恒指成份股的盈利是否與現時一樣?
一般來說,港股股市市盈率(PE)多在12倍至18倍之間浮沉,而現時恒生指數成份股的PE也多在20倍以下,未到達一個危險水平。當然,個別股份的PE可能遠高於此數,但重磅股份的滙控(005),PE只有13倍多,與花旗銀行相若,反映未算太貴。而中移動(941)PE也只是18倍左右,未超出正常範圍。
內地銀行增長速
就算最近當炒的建設銀行(939)及交通銀行(3328),它們的PE亦只是15.7及24.7倍。看起來交通銀行較貴,但由於內地銀行股有高增長概念,所以PE較高亦屬合理,再加上中國銀行快將招股,相信會利好那些已上市的內地銀行股。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