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雜不同食米 走法律罅欺瞞消費者<br>超市特攻隊:惠康袋裝米標籤不全

混雜不同食米 走法律罅欺瞞消費者
超市特攻隊:惠康袋裝米標籤不全

【本報訊】立法會議員王國興接獲市民投訴,指惠康售賣的「香滑靚白米」的食物標籤欠齊全;經食物環境衞生署跟進,揭發有關產品摻雜中國、泰國和澳洲出售的食米,有瞞騙消費者之嫌,於是成立超市監察組調查兩大超市。昨公布結果顯示,在51個不同品牌的袋裝米,有8成走法律罅沒列明成份組合。 記者:林社炳

王國興昨聯同超市監察組舉行記者會,指去年10月接獲東涌逸東邨居民黃女士投訴,不滿在區內惠康購買的「香滑靚白米」食物標籤內容不全,欠缺最佳食用日期、營養表、產地來源等資料;投訴人更憂慮食米是基因食品。去年12月食環署回覆,證實有關產品不是基因米,但由中國、泰國和澳洲米混合包裝而成;王國興批評惠康超市有欺瞞公眾之嫌。

隨時誤食基因米

王國興於是帶頭成立包括工聯會成員的超市監察組,上月在全港包括東涌、屯門、荃灣、葵涌、北角和將軍澳的百佳及惠康,進行袋裝米標籤調查;結果在51個不同品牌的袋裝米,80%沒有列明產品成份組合;25%沒有註明產地來源。
超市監察組代表鄧家彪表示,袋裝米缺乏食品生產內容,市民隨時誤食基因米。他更批評超市製造商和零售商身份重叠,壟斷食米市場,違反公平競爭。王國興指摘有關法例不完善,要求政府抽查袋裝米成份、檢討及修訂食物標籤規例。
有米業人士亦指出,巿面有不法商人為牟取更大利潤,將劣米混入好米售賣,一般巿民較難察覺。
惠康發言人回應,有關「香滑靚白米」的標籤問題現行法例無硬性規管,但會在該款米的包裝袋上貼標籤,列明來源地。百佳發言人表示,會跟進今次調查,並指工聯會發現的例子如供應商改變包裝時,漏了加上產地來源,只屬個別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