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膽固醇超標已成港人最常見的長期病症之一。但有專家指出,不少人對膽固醇控制存有謬誤,以為只有年長、過重、飲食失衡和缺乏運動的人才會出現膽固醇超標,但其實任何人都可能受到影響,所以呼籲20歲以上市民定期抽血檢驗膽固醇含量。 記者:趙燕婷
為教育公眾膽固醇管理的重要性及推廣全面的膽固醇管理,多位專科醫生及藥劑師等,日前組成「膽固醇監控專家小組」。小組成員兼健脈心臟中心醫務總監梁達智昨日於一個傳媒工作坊上稱,膽固醇超標不時被誤解為老年病,中年及青年人則可「置身事外」,但其實年輕人也會受影響,甚至出現血管粥樣斑塊等血管硬化的早期徵兆,所以任何年紀人士都不應掉以輕心。
不能徹底根治
他憶述近日1名從未檢驗膽固醇含量的60歲婦女因心臟病病發入院,經檢驗後發現其心臟有1條血管栓塞,引致心肌梗塞,需接受通波仔手術,其後發現其膽固醇含量嚴重超標。他說:「其實佢無過重、食煙、高血壓、糖尿病等任何高危因素,但係膽固醇無咩病徵,一嚟已經心臟病發,其實好多呢啲case(個案)。」
他強調膽固醇是「隱形脂肪」,即使身形纖瘦也可能患上,又沒有病徵,卻會引發可致死的心血管疾病,可說是「無聲殺手」,所以市民應定期抽血檢驗膽固醇含量。根據美國國際膽固醇教育計劃的建議,20歲以上已應開始接受檢驗。
即使及時發現膽固醇超標,但仍有患者因誤解而令病情惡化。梁達智直言部份患者以為改變生活模式如飲食和運動習慣,即可有效控制膽固醇含量,但由於從飲食中攝取的膽固醇其實只佔30%,其餘70%由肝臟製造,所以很多病人單靠改變生活習慣並不能將膽固醇含量降至安全水平。他提醒患者膽固醇超標並不能根治,控制其含量可謂「終生工作」,患者切忌自行停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