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月入$35,000可負擔私營服務<br>公立醫院10%富貴病人

調查:月入$35,000可負擔私營服務
公立醫院10%富貴病人

【本報訊】醫管局資料顯示,現時使用公營醫療服務的病人中,23%有購買醫療保險或接受其他資助,1成病人月入更高達35,000元,該局認為公立醫院應繼續發展私營服務,為這群「富貴病人」提供更多醫療選擇,分擔政府的醫療開支。 記者:趙燕婷

醫管局行政總裁蘇利民昨在該局周年研討大會致辭時,引述該局聘請顧問公司進行的「醫療收費水平對市民之負擔及影響」,指23%該局病人有購買醫療保險或接受其他資助,1成病人月入高達35,000元,即有20萬名該局病人的入息相等於本港入息中位數的兩倍,所以將該局定位為只為低收入人士服務的醫療機構是過於簡單的做法。
他說:「醫管局其實已吸納了相當數量願意及有能力付出更多費用的病人。我們必須能提供更多醫院和醫療的選擇。」這些「額外選擇」除可逐漸由私營醫院市場提供外,並可由公立醫院的私營服務提供,但強調醫管局無意與私家醫院競爭。
過去醫療撥款一直沿用人口為本的模式,蘇利民直言這對員工的工作量造成不公,建議以服務為本的模式撥款,即兩個區域人口即使相同,只要服務需求及員工工作量有別,其撥款額就應有所不同。
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周一嶽出席研討會後說,雖然有數據顯示部份病人有能力負擔更高的醫療開支,「但唔等如有人負擔得起,我哋就加價」。他又認為現時的醫療保險並不全面,如長者或長期病患或不受保,所以在討論醫療融資方案時需一併考慮。

暫不會撥款資助

對於醫管局正探討開拓私營服務以增加收入,周一嶽承認有關服務確有發展空間,但強調政府現階段不會資助該類服務,也不會增加服務量或私家床位的數目;及後又稱「若果私營服務有一定水準同透明度,唔排除政府會撥資源去嗰方面嘅發展。」
他認同長遠而言醫療撥款應以服務為本,即隨着醫管局的市場佔有率、發展路向和需要等因素調整撥款,但指由於醫管局未來3年的撥款額已定,因此不會在短期內調整撥款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