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消息人士透露,當局為了能在5年內強制實行食物營養成份標籤制度,所以在與業界討價還價後決定暫緩實施強制基因改造標籤制度,但當局會於下月先推行自願性基因改造食物標籤制度,讓業界自由決定是否參加;環保團體「綠色和平」直斥政府有關措施等如「無做過嘢」,對保障市民健康沒有絲毫作用。 記者:黃偉駿
消息人士透露,食環署早前根據綠色和平提供資料,對被指含非法基因改造成份的「亨氏營養米粉」與「亨氏DHA蔬菜營養米粉」,各抽查5個樣本進行化驗,結果全部樣本都不含可殺死昆蟲的蛋白質「Bt抗蟲稻米」。
冀業界接受營養標籤
對於為何出現「羅生門」結果,消息人士坦言不明所以,但強調署方會繼續向亨氏索取更多資料。
消息人士又稱,政府擬在兩個月內設立自願性基因改造食物標籤制度,由食物零售商、入口商及生產商自由選擇是否在標籤上列出含基因改造成份,若該食品的成份與傳統有別,如特敏性及毒性等,需另外特別註明。
他解釋不將標籤制度強制實施,是因現時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仍未就有關議題達成共識,目前基因改造食物仍未對本港市民構成重大安全威脅,加上當局正與業界商討在5年內實施另一強制食物營養成份標籤制度,為免加重業界負擔,及希望業界盡快「就範」接受營養標籤制度,所以在討價還價後決定暫緩實施強制基因改造標籤制度。
綠色和平指出爾反爾
綠色和平食物安全項目主任馮家強說,該組織委託的「德國基因時代」是全球最大基因改造檢測權威之一。他批評政府出爾反爾,隱瞞綠色和平的調查結果,「我哋當日仲驗到另一批問題食品,但政府話會向亨氏施壓要佢哋回應,我哋先唔公布出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