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糞便隱血檢查防結腸癌

定期糞便隱血檢查防結腸癌

【本報訊】結腸癌(ColorectalCancer)是本港第2號癌症殺手,平均每10萬人就有約40名男性及30個女性中招,而且近年病發率及死亡率都有增無減。鑑於該病的殺傷力愈來愈大,中文大學消化疾病研究所建議本港50歲以上的巿民,定期做糞便隱血檢查(Occultbloodinfeces),以便及早診斷出早期結腸癌,此舉可有效減低死亡率。

衞生署數據飄忽

該研究所昨日正式成立,旨在教導公眾認識結腸癌。該研究所主任沈祖堯指由83至97年間,本港男士病發率由每年逾800人升至1700多人,幅度逾1倍,女性情況也相近,男女的死亡率皆以相同幅度增長。
由於該病能於早期透過化驗糞便發現病徵,其實美國及加拿大已開始鼓勵巿民接受糞便檢測,但本港衞生署文件則指未有足夠證據證明糞便隱血檢查可有效診斷出亞洲人患結腸癌的情況,所以不鼓勵醫學界為病人進行篩查工作。
沈祖堯強調,按外國經驗,糞便隱血檢查可減低病者死亡率,每1000人有4.6人因盡早獲得治療而得以保命,可是衞生署在決定哪種病應進行篩查及鼓勵巿民進行定期檢查的理據飄忽,如子宮頸癌在本港女性罹患的癌症中排第五,但病發率在過去十數年不斷下降,外國經驗是該病未有數據證明子宮頸普查計劃有助降低死亡率,但政府卻建議女性定期檢查,「有關嘅決定是否合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