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俊民苑71歲婆婆在住所內堆積腐爛食物,以及雜物造成滋擾行為,心理學家指可能是她缺乏安全感、欠缺家人關懷或與家人關係惡劣,而銳意報復。
要關心長者 勿針對
樂苗坊心理學家周婉芬博士說,多數長者沒有工作及賺錢能力,缺乏安全感下,不喜歡浪費是普遍心態。不過演變成不顧健康及家人關係的偏激情況,則可能與長者本身的心理需要有關。
周婉芬解釋,長者若長期缺乏家人關懷,遇上不開心或孤單寂寞情緒無處宣洩,可能會以不斷購物及積存作為發洩,而不斷屯積各式各樣食物及用品,或會令他們感到安全。另一種可能性是長者與家人關係惡劣,故意做出令家人厭惡行為,或會是一種報復手段。
她建議家人應給予長者多點關心,別處處針對,嘗試了解他們怪異行為背後的動機,對症下藥。長者性格較為固執,周婉芬建議家人不要一次過要求他們完全改掉惡習,可訂定某種規矩,例如劃出擺放位置及期限等,令長者慢慢改變。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