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國家有關部門擬取消現行加工貿易保稅的優惠政策,如將「深加工結轉」視為內銷徵稅和取消「國貨復進口」料件的加工貿易保稅政策等,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會長佘繼標稱,上述方案均屬擾民政策,在執行上亦將增加企業和海關的負擔。他們將聯合香港多個商會向中央反映意見。
中國的加工貿易佔全國進出口貿易總額逾5成,廣東作為中國加工貿易的支柱,主要依靠港台的中小加工企業。佘繼標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稱,「自己是從事『摩打』加工的,主要將產品供應玩具廠,如果當局將我們這些中間環節的企業,視作內銷,要我們納稅,我們不如將產品經香港出口(免稅),再進口更好。」他強調,有關政策是完全不可行的。
加工當內銷 須繳20%稅
當前加工貿易的深加工結轉,即甲企業生產手提電腦,乙企業生產電腦外殼,乙的外殼毋須出口香港,可直接送到甲廠,每隔一段時間到海關辦理手續就行,甲亦毋須繳稅,只支付貨款就行;但在新政策下,不單乙要納稅,甲在付款後,還要繳20%的稅,到電腦出口時再退稅。
佘繼標認為,既然如此,中間環節的加工企業勢必選擇將產品經香港出口,再入口交給甲廠,但這對中小的加工企業來說,亦將增加交通運輸等成本,根本難以承擔。
在東莞從事玩具生產的港商賴潮泰對記者稱,暫沒有收到有關訊息。他坦誠,新政策一旦實施會對企業造成困擾。
企業受衝擊 打斷配套鏈
至於取消國貨復進口料件加工貿易保稅政策,香港《文匯報》引述消息人士稱,國貨復進口在粵加工貿易中佔相當的比重,一直都是加工貿易保稅業務中企業普遍採用的運作方式。
這些優惠政策一旦被取消,從事加工貿易的企業將普遍受到衝擊,長期以來形成的產業配套鏈也可能因此被打斷,不利全省加工貿易的發展。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