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嘉亨灣事件曝光後,各大地產商紛紛借勢向政府發炮,針對項目申請審批、補地價、勾地政策,以致政府有意檢討的建築事務監督行使酌情權機制,也成為批評對象。成員包括三大地產商在內的臨時建造業統籌委員會,主席簡基富本身為太古地產主席,並為香港地產建設商會執行委員會主席,是該會的真正權力核心;成員還包括新鴻基地產副主席兼董事總經理郭炳江,他是香港地產建設商會第一副會長,再加上嘉亨灣事件主角恒基地產策劃部總經理劉智強,由這個臨時建造業統籌委員會提出的意見,說是代表地產商的要求,也不為過。
屢次轟審批緩慢
嘉亨灣事件後,地產界與政府部門關係轉壞。恒基地產在事件曝光後,即時登廣告反擊,其後傳出政府有意檢討酌情權機制,恒地主席李兆基馬上表示,若建築工程細節準則都要「白紙黑字」處理,靈活性會大減,對地產界沒有好處。恒地副主席林高演更不止一次公開指摘政府審批土地、補地價及換地申請等步伐緩慢,令地產商無所適從,影響地產發展,地盤開工被拖慢,工人的就業率也受影響,對本港經濟會構成打擊。
稱積壓大批項目
其他發展商也不約而同發炮,力斥政府審批項目變得綁手綁腳,積壓大批項目無法批出,又表示已聯同其他發展商去信特首曾蔭權,要求關注這現象。今次借方便營商而削屋宇署的權力,可能只是第一擊而已。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