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指示

直接指示

教導小朋友,說話一定要直接,令小朋友容易接收。以下是筆者今天見到的一個值得與大家分享的例子:
筆者今天在餐廳中與朋友用膳,有一位年輕母親帶同一位約2歲的小男孩進來,坐在我的枱側。當母親就坐後發現兒子把身體仰後,把雙腿伸高並擱於枱邊。媽媽非常不滿這個坐姿,即時對兒子說:喂,你隻腳想點呀?
小朋友奇怪地望着母親,沒有任何反應。媽媽又再大聲喝道:你隻腳呀?
小朋友望望自己的腳後卻仍然不明所以,媽媽已經氣得用手大力拍打男孩的小腿位,邊打邊罵道:你唔識聽我講嘢呀?唔准伸隻腳上枱咁肉酸呀!

被拍打後的小男孩哭了起來,媽媽又再罵他幾句,原本開開心心的一餐,卻變得哭哭啼啼。
眼見男孩小腳上清晰的手掌印,深覺小孩的無辜。你發覺那位媽媽說話中的問題嗎?現在你從第三者身上看到,也許你會一目了然問題所在。但,又可曾發生過在你身上?
記得當年在教育學院上課時,老師常強調對小朋友說話正面性的重要。同時,不要以成人繞圈子的一套話來對小朋友說。因為小朋友年紀小,思想簡單,反面又繞圈子的說話,他們一時三刻轉不過來,更甚是小腦袋中根本連概念都沒有。與小朋友說話或提出指示,必須正面直接,她們才能即時接收到你想表達的訊息。
就以上文的例子來說,家長可以簡單直接地說:腳仔擱上枱是無禮貌的行為,請放低隻腳!
這樣不是來得直接了當嘛?
另外,很多時也會聽到家長們常會說一些如:唔好唔食/唔好唔做/唔好唔着……等反面的話,往往也會令小朋友消化不過來。
因此,家長們要留意「先正己,後正人」。下次對小朋友說話時他如果沒有反應,究竟是你的指示令人混淆無所適從,還是小朋友不聽你的話。

柯文滿([email protected]
15年專業教育經驗,近年以營養及飲食顧問身份出版著作,致力推廣健康飲食文化,並同時為多本教育雜誌擔任義務顧問工作。如家長有任何小朋友的問題,歡迎以電郵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