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儲局主席伯南克上周透過CNBC電視台澄清,指市場錯誤解讀其言論,並重申他當時並未暗示會暫停加息,而是指出未來的貨幣政策須視乎數據表現而定,聯儲局在打擊通脹方面亦絕不手軟。雖然如此,其言論對美元的刺激僅曇花一現,美元上周仍反覆下跌,其中兌歐日貨幣亦分創多個月低位,兌加元更一再改寫28個月新低,反映市場對美元前景看法悲觀。
當伯南克前周發言後,市場的解讀幾乎是一面倒的「聯儲局快將暫停加息,美息已接近見頂」,但伯南克匆匆走出來說市場理解錯誤,確實令人啼笑皆非。大家不妨想一想,伯南克是著名的大學教授級經濟學者,假如學生在答卷時全部人都對教授的授課內容犯上同一錯誤,這究竟是錯在講師詞不達意,還是錯在學生愚蠢?所以,若全世界都對其言論產生曲解的話,伯南克便好應該自我檢討一下,誰人應對問題負上最大責任?
筆者早前已曾指出,身居要位者絕對不可以前言不對後語,因為他們的一言一行,均會有甚大的影響力。當時筆者的箭頭是指向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想不到如今又輪到伯南克把聯儲局的公信力押注。
畫蛇添足 愈描愈黑
其實在伯南克發言前,不少聯儲局官員的言論已表明美息動向要視乎數據表現,投資者對此亦心中有數,只不過伯南克的談話令市場相信這是聯儲局歷來發出對美息快將見頂的最清晰暗示,才出現了美元急跌的局面。故此,與其諉過於人,強指別人曲解其原意,倒不如坦白地向市場發出不願見到美元跌勢過急的訊息,效果會更為理想。
話得說回來,貨幣政策其實是央行用來微調(fine-tune)經濟的1種手段,理應沒有一定的目標,遇上經濟過熱而通脹有失控危機時便應加息,若發覺經濟有放緩迹象而又不存在通脹威脅便應減息,而不是說加到某一水平見頂,其後息率便會有跌無升。我雖然認為美息於本周加至5厘後會短線見頂,但亦相信美息只會暫時在高位橫行,待觀察過經濟狀況才決定下一步是加是減。
趙善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