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近視一族已是香港一大族群,屬大近視、即度數超過600度的人士,要慎防患上白內障。眼科專科醫生周伯展指出,大近視令眼球健康變差,增加患上白內障的風險,曾有病人因為近視度數近1000度,僅20多歲就已患上白內障。他強調,除沉迷看電視和打遊戲機外,攝取過量糖份也可能令近視加深。 記者:白琳
近視與先天因素有關,周伯展曾有位架着大眼鏡的3歲病人,近視已達600度,其父母也屬大近視;後天則主要由不良生活習慣引起,曾有調查發現,香港有10%小一學童有近視,每增一年級,近視比率就多10%,至小六已有60%學童加入四眼行列。周伯展指出白內障有年輕化趨勢,與近視人口日增有關。
港府的統計資料顯示,全港有2.4%人口曾接受白內障手術。一般人以為結晶體出現白色狀物體,才表示患上白內障。周伯展強調,白內障初期毫無病徵,要靠「隙光顯微鏡」檢驗才能得知,一般只讓病人服用抗氧化維他命,包括A、C及E,減緩病情惡化;中期則是近視加深、視像色彩黯淡或像鋪了一層霧、視線隨着光線增加而變得模糊等,此時已可動手術醫治;視像出現鬼影、結晶體出現白色狀物體等已屬晚期病徵。
換人工晶體會變老花
白內障患者若延誤診治,可能會永久影響視力。他解釋,當患者病情進入晚期,結晶體「熟咗會爆」,導致眼壓過高、虹膜炎,甚至可致盲的青光眼。移除白內障的「超聲波乳化」手術可「吸走」有問題的結晶體組織,再換上人工晶體的「新鏡頭」,手術後第2天已接近復原。但「人工鏡頭」缺乏自然對焦功能,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老花。
目前白內障病理不明,他指出只確定此症與老化、大近視、糖尿病、接觸紫外線、長期使用收縮瞳孔的眼藥水及服用類固醇藥物有關,眼睛受傷會導致急性白內障;惡化速度因人而異,由急性的數小時至慢性的十數年不等。有上述情況的高危人士宜每年接受1次隙光顯微鏡檢查。
要預防白內障,他建議市民在烈日當空時佩戴標明鏡片屬UV400的太陽眼鏡遮擋紫外線,並多吃抗氧化食物,包括深色蔬菜、番茄及青紅椒等,當然也要讓眼睛得到充足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