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股東有蘇格蘭皇家
1905年清政府成立大清戶部銀行,總行設於北京,1908年正式改名為大清銀行。民國成立之後,孫中山親自下令改名為中國銀行,並賦予中央銀行的職能。1928年,中國銀行成為政府特許國際滙兌銀行,翌年,中國銀行於倫敦成立分行,成為中國銀行業在海外成立的第一家分支機構。
1949年收歸國有後,中行是大陸唯一指定外滙外貿銀行,海外的分行則繼續運作。1994年成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一直以來均由中央匯金投資公司擁有100%股權,至2005年才引入新加坡淡馬錫及英國的蘇格蘭皇家銀行作為策略性股東,各佔中行5%股權。
交行吸引滙控入股
現全球有兩家交通銀行,一家在大陸和香港,一家在台灣,除了歷史的關係,兩者沒有任何業務及從屬關係。事實上,交通銀行成立於1907年,是中國早期的發鈔行之一。民國成立後,交通銀行受中央銀行委託與中國銀行共同承擔國庫收支與發行兌換業務。1928年國民政府將交通銀行定位成為扶助農礦工商的專責銀行。
1949年之後兩岸的交通銀行各自發展。大陸方面在1958年後將除香港分行之外的交通銀行業務併入人民銀行和當時組建起來的中國人民建設銀行。到1986年,國務院才批准重新組建交通銀行作為金融改革的試點。重新組建後的交通銀行在1987年4月1日正式對外營業,成為中國第一家全國性的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2004年滙豐銀行投資近17億美元,收購了交通銀行19.9%股權。交行去年6月23日在港交所上市。
建行夥拍美國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成立於1954年10月1日,原名為中國人民建設銀行。理論上主要功能是向政府部門提供基建撥款,以及管理政府的基建資金。建行市值約7750億港元,在全球上市銀行中,市值排第七大。建行是現時大陸最積極進行住房抵押貸款銀行。截至2004年底,建行在國內貸款的市場佔有率為12%,存款的市場佔有率為13%,總資產約為39100億人民幣。
2005年建行與美國銀行宣布簽署策略性投資與合作協議。根據協議,美國銀行將分階段對建設銀行進行投資,最終持有股權可達到19.9%。同年建行亦與淡馬錫控股達成協議,讓淡馬錫在建設銀行首次公開招股時以公開發行價格認購10億美元股份。
工行有QFII概念
成立於1984年,現為中國最大商業銀行。根據工行公開資料,截至2003年底,工行資產總額近5.3萬億元人民幣,佔中國境內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總和的近五分一,個人客戶約1億名以及810萬個法人賬戶,存款結餘為4.6萬億元人民幣,貸款結餘則為3.4萬億元人民幣,經營利潤635億元。國內人民幣結算市場佔有率達45%,證券和期貨市場上的結算國內以在50%以上;工行亦是國內最大的資產託管銀行,託管基金共28隻,託管總資產581億元,順理成章也是第一家證券投資基金託管銀行和首批獲得QFII資格的銀行。
2005年4月18日,國家批准了工商銀行的股份制改革方案,註冊資本為2480億元,由中央匯金公司和財政部分別持有50%股權。
農行網絡大分行多
農業銀行可謂眾多國有銀行中最命途坎坷一個,自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曾多次建立和撤消中國農業銀行。1951年大陸政府將原本國民黨政府的中國農民銀行和合作銀行合併為農業合作銀行,翌年就被併入中國人民銀行。之後在1955年再成立了一家以中國農業銀行為名的銀行,但不到兩年,又被併入人民銀行。1963年又基於政治因素再次成立了一家農業銀行,結果又是不到兩年便被併入人民銀行。
今天的中國農業銀行是1979年成立的,乃四大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之一。據該行公開資料,02年底中國農業銀行的資產總額為29765.66億人民幣元。理論上,農行建立目的是為農業和農村建設提供貸款,但現在中國農業銀行的業務範圍已經遠超出了原本目的,但因農行業務遍及落後地區,所以分行網絡亦較其他幾家銀行優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