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40年 不願回首黑暗歲月<br>老舍長女控訴文革

悠悠40年 不願回首黑暗歲月
老舍長女控訴文革

「我父親是受文革迫害而死。要是沒有文化大革命,他不會選擇用這樣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既然這已是不爭的事實,我惟有……」1966年8月24日,中國當代著名作家老舍,因被紅衞兵小將們鬥得身心疲憊,選擇投身太平湖自盡,終年67歲。舒濟作為老舍家中的長女,當時亦在大學裏身陷紅衞兵的困境。她是在老舍死後第3天,才得悉父親的死訊的。

身兼老舍紀念館館長的舒濟在向記者憶述父親在文革初期的遭遇時,年逾60的她眼泛淚光。家中除了她無緣送父親最後一程外,還有「因『四清』運動在外地的小妹舒雨,她是在半年後才得知父親的死訊。」

遭紅衞兵毆打 老舍遍體鱗傷

老舍的夫人胡絜清生前曾回憶說,老舍走時沒有甚麼迹象。前一日剛被紅衞兵打得遍體鱗傷的老舍,早上還讓夫人先去上班。不過,臨走前他把當時不到5歲的小孫女小悅叫過來,彎下腰,用很慢的語速說:「跟爺爺說再見!」
後來,紅衞兵見老舍違抗指令,沒前去報到,一窩蜂擁到他的住處揪人,但沒人知道老舍在哪裏。第二天,有人在北京西邊的太平湖邊晨運時,發現了投湖自盡的老舍的屍體。當晚,老舍的屍體被火化,骨灰旋即被隨意處理。
直到1978年,老舍才獲得平反。官方雖肯定老舍的文學地位,但一直迴避「老舍之死」這個話題,介紹老舍的簡歷時也對其投湖自殺事件隻字不提。而太平湖早已被填平、消失,現為北京地鐵的修車廠和積水潭地鐵站的所在地。
悠悠40年,舒濟一直不願回首文革那段黑暗的歲月。她認為,文革既是中國歷史的一部份,中國應建立文革紀念館,「要是我父親還在生的話,今年應該是107歲。當然啦!他也未必有那麼長命,但活到八、九十歲,應該不是問題。」

妻女整理遺作 作家精神長存

舒濟對記者說:「我最大的心願、責任和孝心,就是把父親的作品整理出來。如果一個作家沒有作品流傳的話,那這個作家的精神就不存在。」她表示,父親的肉體雖已不再,但精神長存。
舒濟還說:「由於父親死得很突然,家裏面的(父親)作品,被(紅衞兵們)抄的抄、燒的燒,幾乎都沒了。」「四人幫」在1976年被打倒後,政府歸還了一部份文稿。次年,人民文學出版社要出版老舍的文集,正在大學教物理的她一面要幫70多歲的母親整理父親的作品,一面教書,令自己十分疲憊,「我乾脆辭職,在1978年加入人民文學出版社。」
舒濟用了10年的時間整理了19卷的《老舍全集》。「父親的作品至今廣泛流傳,非靠宣傳,最重要的是他那種精神。」她說,父親和冰心、魯迅3人的作品都被教育部指定為全國初中和高中課外必讀的讀物。老舍被選取的作品分別是《駱駝祥子》和《茶館》。
本報記者北京專訪

10年文革,10年浩劫!多少生靈塗炭,多少親情不再,多少人性泯滅。40年過去了,台上的政客走了一批又一批,為甚麼文革依然如同「潘朵拉匣子(Pandora'sBox)」揭不得、說不得?中共在這個匣子裏究竟還隱着甚麼不可告人的災禍?為甚麼只有28年改革開放成就的歌功頌德,沒有文革大屠殺的血腥紀錄?為甚麼只有毛澤東紀念堂,沒有文革博物館?本報今日起推出「文革40年」系列報道,希望喚起世人對文革的回憶和關注,促成文革博物館早日建立!

老舍夫婦去年合葬八寶山。老舍的血衣殘片葬於此處。
本報記者攝

「光明永在,潛力無窮」是老舍先生的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