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伊都是廣東人所謂的喊包,眼淚有如自來水,隨手一扭源源不斷,而且從來沒有實施制水這回事。分別只是,大情大性的雅珍妮哭得重若泰山,小眉小眼的雨蓓哭得輕於鴻毛。前者千禧年在舞台飾茶花女,連演一百場晚晚以眼淚洗面,坐前排的幸運兒幾乎要自備雨傘入場;後者的銀幕版本不記得有沒有女主角飲泣的鏡頭,我懷疑縱使徇導演強烈要求,她也只肯表演含蓄的眼淚在心裏流,不會大模廝樣涕泗縱橫。
雨蓓這方面的絕技,在百老匯電影中心回顧展放映的《嘉比愛》有最佳示範:走佬不成死死地氣回到丈夫身邊的倒霉紅杏,被氣急敗壞的一家之主咄咄逼問。她含着一泡泛光的淚水,偏偏就是不願意決堤,對白唸完一句又一句,到了忍無可忍的高潮位,才終於一瀉如注。明明是重量級文藝片,看在昏花的老眼裏卻像春宮四仔,還要由藝高膽大的女主角跨越性別圍牆擔當噴射的重任。
雨蓓的舞台劇演得頻密,我看過最精彩的是兩齣獨腳戲,改編吳爾芙的《奧蘭度》和莎拉肯的遺作《四點四十八分心靈活動》,肢體動作之靈巧及聲線控制之神妙,都應該收入演藝學院教科書。對比之下,經典如《米迪亞》、《費爾德》及《海狄嘉白萊》反而普通—當然,她這種超優質高材生,成績單上不過不失的「乙」等於別人登峰造極的「甲」。秋季將在巴黎老字號劇院奧迪安公演《四重奏》,改編自《危險關係》,飾演法國文學史上數一數二的醋罈子狄梅泰夫人—歷來一級女演員最虎視眈眈的肥美角色之一,三年前嘉芙蓮丹露在電視演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