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什麼時候第一次聽到盧前(字冀野)這個名字,記憶中並沒有讀過他的什麼著作,但早就知道他是一個大胖子、一個大才子。抗戰時日寇轟炸重慶,市民都躲入防空洞,盧前曾代擬防空洞一聯:「見機而作,入土為安。」
梁實秋回憶盧前說:「他體胖,臃腫膨亨,走不了幾步路就氣咻咻然,年紀輕輕就蓄了稀疏可數的幾根短鬚。」體胖,又是一副不修邊幅的邋遢相,看樣子活像「江湖上賣卜看相一流的人士」,可他卻是曲學大師吳梅的得意弟子,鼎鼎大名的江南才子。二十歲不到就作過一首《本事曲》:「記得當時年紀小,我愛談天你愛笑。有一回並肩坐在桃樹下,風在林梢鳥在叫,我們不知怎麼困覺了,夢裏花落知多少。」黃自為之譜曲,曾流行一時。
梁實秋說盧前「性詼諧,一肚皮笑話,葷素皆備」。他的風趣幽默、好作遊戲文章,在抗戰時曾引來另一位「神童」吳祖光的訶責。那時重慶曾舉辦過一次招待戲劇界同人的茶會,盧前出席了茶會,在報上發表了一首詩:「曹庵置茗遠招邀,四座和風入楮毫;窈窕白楊簾下影,琅環扇底瑞芳嬌。」詩中嵌入了兩位女演員的名字。吳祖光斥之為「只有一千二百分無聊」的「豔體詩」,「不是風流是下流,不是雅興是野興」。
盧前曾任國民黨參政會參政員,解放後自然受到冷落,連工作都沒給安排。他去北京找當年一起在秦淮河邊使酒征歌盡醉而散的舊交田漢,擬請介紹工作,但田漢認為盧前當過國民黨的官,不便代為說項。回南京後,他被派給的工作是扛着梯子提着漿糊桶在高牆上刷標語,他這樣一個肥胖的身子,爬上爬下刷標語,其狼狽可想而知。不久就去世了,享年僅四十六歲。
中華書局新出了他的《冀野文鈔》四種,這位被冷落了半個多世紀的學者才子,最近又被重新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