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的是選擇。」28歲的新聞編輯李小姐在競選期間的電視論壇上,向內閣資政李光耀提出這個新生代的訴求,也為今次大選反對派造勢集會吸引大批民眾,提供了有力解釋。
似當年台黨外時代
新加坡近40%選民,都是1965年獨立後出生的新一代,他們追求的未來,不再止於和平穩定;對家長式管治的李氏王朝,也無懼質疑。這位李小姐就提出新一代要求政治上百花齊放,傳媒能公平報道執政黨及反對派聲音的訴求。
參選人前日為選戰最後衝刺,反對派工人黨於體育館的集會吸引了超過3萬民眾,場內外都擠滿人。集會氣氛熱烈,台下每每以旗海和掌聲,回應台上講者痛批政府。有專程到場觀察的台灣學者感慨良多,說像回到台灣當年追求民主、沒有政客黨爭的黨外時代。
向高壓管治說「不」
對手的政治集會聲勢浩大,執政人民行動黨的集會卻顯得冷清,總理李顯龍大潑冷水,說反對派大談民生議題,群眾「出於好奇心驅使」參與,又指集會人多不等於會投反對派一票。
反對派支持者不乏城市精英,像36歲的廣告行政人員吳先生,本來是支持執政黨,但眼見政府只要人民服從,不聽民眾聲音,決定投反對派一票,用選票向高壓管治說「不」。
美國《紐約時報》/中央社/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