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吃喝喝 - 蔡瀾

吃吃喝喝 - 蔡瀾

我們的第一天,中餐試喝六種紅白餐酒,晚上又再飲六種不同的,再下去的那幾天,也都是每天十二款。
粉紅色香檳,只能以氣酒Sparkling稱之,法國人霸了香檳這個名字,而粉紅的,不過是在黃色液中加了一點點的紅酒罷了,但顏色吸引人,顯得高貴。澳洲人做的不錯,價錢便宜,還喝得過。
下酒的多是田園風味餐,大家已吃得飽飽,我再加多一味袋鼠肉,給各位團友認識一下也好。有些能接受,有些說很硬,其實袋鼠肉本身沒有什麼個性,口感是肉,但不知是什麼肉。如果像羊和豬那麼香,早就被人類吃光,再也不必擔心繁殖過剩。

晚餐在酒店中大廳進行,燭光的。吃得很豐富:煎帶子和脫骨野雞翼、煙熏鱒魚和鰻魚,蒸小龍蝦,紅燒羊肉等等。
野兔肉大家初嚐,怕客人感到異味,大廚花心思地加了咖喱粉,各位都說還可以。
一位團友要試澳洲啤酒。叫了一瓶最普通的VB,VictoriaBetter。並不很特別,還是塔斯曼尼亞出的老虎牌好喝。
在澳洲吃晚飯和歐洲不同的是,客人不必西裝領帶,都感舒服,但也有些不成文的規矩,就是別穿牛仔褲和運動鞋,這一點我倒是贊同的,衣服是用來尊重別人,不能太過份的隨便,要看場合。不是比賽,為什麼穿波鞋?
這個晚上,睡得很甜,周圍一點雜音也沒有,入秋了,無蟬鳴。
第二天一早的那一餐,整塊的蜂巢擺在桌上,有位團友取了蜜糖加在濃咖啡裏面,另一番風味,說從前只知加在茶中,想不到那麼好喝。
各種剛烤出來的麵包、香腸和煙肉,吃不完的水果。歐洲旅行時的那些所謂的「大陸午餐」,根本不能比。我從和尚袋中取出私家醬油,淋在不同煮法的農場雞蛋上,吃飽了才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