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業內人士稱,手機市場從來都是行貨未出,便先有水貨,水貨價格因而炒高;但當行貨手機推出市場後,就「行貴水平」,價格相差甚遠。不少店舖因早期大批入貨,致水貨手機充斥市場。
過去,消費者不明水貨及行貨手機的分別,當店員強調有保養維修服務提供,消費者便會相信已有保障而誤購水貨手機,但隨着資訊流通日廣,部份電訊店便取巧地稱手機是「代理行」,或者是某國家的行貨機,但其實都是香港代理不受理的水貨機。
一般而言,消費者可以手機說明書是否附有繁體中文版本,及手機機身、電池背是否附有代理標貼,籠統分辨手機是否屬行貨機。但他強調,並不能以此作準。
取巧稱韓台行貨機
消費者委員會發言人表示,該會近年曾收過市民投訴誤購「代理行」手機,店員大多取巧地稱手機屬韓國行貨機或台灣行貨機,混淆視聽,令消費者誤會購手機會有代理商提供維修保養。
發言人稱,因個別品牌手機的行貨標記均不同,較難透過標貼以辨認手機是行貨還是水貨。
消費者在購買手機時,應先透過代理商查詢經銷商名單,再於經銷商購買手機,不要為便宜數百元而冒險誤購水貨手機,得不償失。
服務熱線
電話:29908288
傳真:23702192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