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局公布業績後,有調查顯示,不少市民對於外滙基金的回報表現並不滿意,跟着報章、雜誌及電台Phone-in節目都大事討論,要求包括金管局總裁任志剛等高層減薪之聲音愈來愈響亮,弄得任志剛連忙在立法會詳加解釋。
市民對外滙基金之回報率不滿,當中的原因可以理解。特首的職位比任志剛高,格林斯潘比任志剛「做得好」,但講到人工,就望塵莫及。外滙基金賺得少,政府庫房收入亦減少,即減稅及提升社會福利的空間收窄,低回報便與市民福祉直接扯上關係。近日港股表現神勇,「3%的回報率」自然被在股市大有斬獲的市民「看不起」。於是乎,要求任志剛減薪外,市民還要求把人工與表現掛鈎。
這些批評及要求在商業社會而言都算合理,但不一定公平。作為金管局總裁,任志剛考慮的首要事情並非回報,當然提高回報應該是一個重要目標,但應非首要。此外,以千億計的資產,要獲取高回報比市民所想的複雜許多,故不能單以回報率衡量任志剛的表現。不過,任志剛與特首及格林斯潘均是「高官」,要有「服務社會的情操」,故薪津一般不會與商業機構比較,這才是任志剛「薪津過高」的問題所在。
利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