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世代 - 彭浩翔

形式世代 - 彭浩翔

沒否定形式的意義,只是現今世代,形式經常取代了內容。
一個導演拍電影,每場戲鏡頭該放哪裏,重心不是那個導演近期看了甚麼電影,也不是他能想到甚麼奇怪的角度,而是應該從哪場戲出發,先問自己這場戲的重心是甚麼。是說話那個人,或是受眾?還是要站在第三者立場,繼而決定每個鏡頭的調配。
一場戲的重心,就是來自這場戲在電影內的結構和象徵,為甚麼要拍這場戲?並不是因為希望為打而打,為情慾而情慾。每場戲的存在,就是建構在你想說甚麼樣的故事。這個故事說甚麼,背後的象徵意義就代表着導演本身世界觀。一個導演就算不懂編劇,也該懂說甚麼故事,因為這也代表着你的一種態度。生命苦短,一年可拍多少部電影?你不會拍攝一個自己不相信的故事。因此你想說甚麼,便該呈現在故事當中,然後一直層層推下去,直至到你用甚麼鏡頭拍哪句對白。
只是現在大家中MTV的毒太深,經常選擇拍攝些奇怪角度,藉此炫耀自己技巧有多高,懂得把攝影機藏得有多刁鑽。就像八十年代功夫電影,文戲劇情不過為導向下一場武打場面而設,為打而打。不知道為甚麼一間正常房間,也會放滿玻璃,結果原來只是為了讓主角去撞破它們,效果好看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