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奧斯卡的最佳外語片提名名單內有一部巴勒斯坦電影,名字叫《ParadiseNow》。沒有在香港上映發行過,所以沒有中文譯名。早在電影還未得到奧斯卡提名前已在幾本不同的外國電影雜誌看過這部戲的短評,大家均一致推介。
奧斯卡過後,這部戲沒有得獎。一直主觀願望它會在港上映,但相信機會很渺茫。四月份的香港電影節,《ParadiseNow》上映兩場,我當然早已買了票,但行經HMV卻發現已經有DVD發售。對於我波波一直堅持要入戲院看電影的原則,當然不會考慮先看DVD。
這一代的人,有多少了解過、聽聞過以巴衝突的歷史背景及成因。電視上觀看到的新聞,只是一幕幕炸彈襲擊,流血衝突。滿面流了長鬚的巴勒斯坦人令人感到害怕。911的發生,巴勒斯坦人,中東人更加被冠以同一名字──恐怖分子。
《ParadiseNow》講的是一個自殺式炸彈襲擊者的故事,內容很實在,很感人。導演Hany-Abu-Assad採用很平實的手法去呈現整個故事,沒有大鬧美國人,沒有怨恨以色列人,沒有開槍爆炸,中段有笑位,巴勒斯坦的策劃聯絡人甚至有點奸角的味道。我最欣賞導演在整個故事中不斷檢討事件的成因及尋求解決方法。
當然我們不需要將《ParadiseNow》所講的一切認定是事實的全部,但最小可以以另一個角度觀看以巴歷史,也可了解到911的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