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網球名宿逝世,報紙上說香港網球總會發表聲明,對名宿逝世表示「震驚」。
我是在報紙上看到這段消息的,不知「震驚」二字,是出於網總的聲明原文,還是報紙記者的形容。
名宿享年八十六歲,頤養天年,終於自然,親朋好友對其逝世感到惋惜、哀悼,都很正常,但是,總不至於「震驚」吧!
八十六高壽而終,於人生是喜事,是中國人的「笑喪」。逝世者又不是二十六,有何「震驚」之有?
所謂「震驚」,是對一些出人意表的事情而言。卿本佳人,忽然作賊,令人「震驚」;好好先生,突然狂性大發,揮刀斬死妻兒,令人「震驚」;得道高僧,正經神父,被揭發亂搞男女關係,令人「震驚」;老公被車撞死,老婆趕到現場,竟然欣喜若狂,令人「震驚」。
一位八十六歲的老者,安然逝世,居然也令人「震」令人「驚」,是現在的人太容易「震」,太容易「驚」?還是今時今日,語文水準低落,辭不達意者多得令人「震驚」?
言語措詞,最能表現一個人的修養,詞不達意者,總是欠缺禮貌。即使心中有禮,心存尊重,但因為言語不當,措詞失誤,有禮也變得無禮,尊重也變成不敬。一場好意化為烏有,自然有些冤枉,說話過了火,還讓人有作狀的誤解。歸根結柢,當年上堂學語文的時候,wherewereyougu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