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立法會之「平反六四」動議辯論,剛於五月三日之會期舉行;所以如此,乃是何俊仁為防遭保皇派議員圍堵,老早就向主席申請,以免抽籤不中,延誤到六四周年過後,方能向死難者致意!
坐在我右前側的余若薇,於發言時引用了魯迅先生的詩哀悼六四英靈,她唸出了文豪對故人遭暗殺的悲憤:「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何期淚灑江南雨,又為斯民哭健兒。」詩名《悼楊銓》。楊銓,又叫楊杏佛,當年被刺遇害,是由於不值國民黨政權鎮壓異己,憤而與其他知名人士投筆而起。領導社會反抗風潮!寫來平易簡白,詩人兩問兩答,力貫紙背,令人深感專制黑暗殘酷,讀者在歎咏中,分享詩中無奈悲愁,餘哀無盡。
恰巧,我亦是引用魯迅先生的無題,來控訴中共政權六四血腥鎮壓:「洞庭木落楚天高,眉黛猩紅涴戰袍。澤畔有人吟不得,秋波渺渺失離騷」,無題之詩,通常是作者為抒發難言悲哀而作,亦可能是形格勢禁,恐怕直言惹禍。此詩觸景生情,訴盡詩人不滿當權者鎮壓革命之悲憤,與前詩哀掉亡友異曲同工,但深鬱更深!
其實,魯迅更為膾炙人口的悼亡詩,尚有以下此詩:「慣於長夜過春時,挈婦將雛鬢有絲,夢裏依稀慈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吟罷低眉無處寫,月光如水照緇衣。」所悼者,乃是當年「左聯」柔石等五位青年作家,被特務逮捕後被指「共匪」而遭槍決之事。
共產黨六四血腥鎮壓民眾,屠夫們背叛理想,又如何面對為之打江山的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