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四大天王》得罪咗全港傳媒,一次過碌爆晒4位「騙王」的信用額,靠4個型男撐場的alive亦被形容為信用破產,雖然票房唔算話收得,不過就勁有Noise,而且影評、紀錄片導演都撐佢哋有創意;公仔箱那邊,剛巧又推出與他們一樣鬼聲鬼氣的馮德倫自編自導、扮晒紀錄片的電視劇《老馮日記》亦大收旺場,Mockumentary(假紀錄片)唔通係拍片新潮流?
記者:黃藹瑩
攝影:楊錦文
導演、影評人撐有創意
張虹(紀錄片導演)
「其實alive的《四大天王》是一件有趣的事,也引起注意。香港一直都有Mockumentary的存在,只是第一次由明星自編自導,而且題材還是敏感的娛樂圈,外界的反應才會這麼大,不過我很欣賞他們的構思,把香港人認為難入主流的『紀錄片』類電影登上大銀幕。雖然電視台剛巧又播馮德倫的《老馮日記》,但若說這是一個拍Mockumentary的熱潮,就太誇張了。」
己駿(影評人)
「有看過《四大天王》和《老馮日記》,兩套都不錯,可能是明星效應,聽說反應都不錯。我很欣賞他們有勇氣把這種類型的電影及電視劇帶給香港人,尤其是電視的突破會比電影的大,因為香港電視的觀眾大多是保守一點,要他們接受這類個人主義幾強的劇集是一個幾大的革命。」
「希望alive係一個品牌」
電影未落畫,alive乘勢出埋Figure同Tee益Fans,可是一早想好的計劃?「喺拍戲時有呢個構思,只係做畀真係欣賞我哋嘅Fans,所以數量唔敢出太多之餘亦只做網上訂購。」可能這些Product都是Andrew(連凱)親自Design的,所以答得特別認真。「我本身在美國是做特技化妝的,我拍了他們三人每一個不同角度的相,初模在攞去焗之前也有給他們三人睇過,你知啦,自己梗有私心,費事佢哋話我整得自己最靚啦,哈哈。」至於alive會否根據戲中劇情一樣解散?Sorry,唔會!連凱話alive仲未死,完的只不過是電影《四大天王》這個Project,於不久的將來,alive可能會換另一個新形象再度回歸,連凱話:「今次組BoyBand,下次可能會組Rockband。」
「得到想要嘅嘢!」
雖然有Noise,《四大天王》又得到不少導演及影評人認同,但票房收入只屬麻麻,電影上映13日,據報只收150萬,「這個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們四個人都得到我們想要的東西。」Andrew(連凱)肯定的說,「我可以做到自己想做的角色,不用只做奸角同扮醫生;BaBa(陳子聰)可做回陳子聰,不用只活在何超儀老公這五隻字的陰影下;Daniel(吳彥祖)又可以做導演……最重要係可以靠我哋呢隊唔識唱歌跳舞的alive,諷刺到現今樂壇只靠包裝就可成功的荒謬。」
「唔明記者點解嬲!」
滿足了自己慾望,可有將快樂建築於別人身上?很多人都同情戲中那位被出賣的娛樂記者(被偷錄與吳彥祖電話對白,因同情而與4人夾計做新聞),Andrew承認那位記者的確好嬲,不過佢話:「其實我哋都是迫不得已,沒有他的幫助,我們的計劃沒有可能咁成功,不過講真,我哋其實唔明點解佢會嬲,戲中都沒有出佢真名同真聲。」人哋用咗真感情幫你,你呃完人重理直氣壯喎!
何謂Mockumentary?
Mock(模仿)+Documentary(紀錄片)=Mockumentary,意即假的紀錄片。據曾拍過《中學》、《平安米》等紀錄片的導演張虹表示,假紀錄片是所拍的內容有部份或者全部都是虛構的,但製作與拍攝方面與真的紀錄片沒有分別,「最大的分別在於目的,Mockumentary是玩的,JustforFun,可能是任何題材;而Documentary多是反映社會的民生、經濟及教育等問題,有探討性的。至於有補拍或事後重拍都未必是Mockumentary,最重要的還是其真實性有沒有因此而改變。」
觀眾都撐!
售賣點:www.alivenotdead.com/西武百貨(29713333)
《老馮日記》扮紀錄片網友話抄
馮德倫火滾
無巧不成話,馮德倫自編自導《老馮日記》亦大玩紀錄片風格,用自己日常生活的經歷做主題,「好似去廁所跣親幾乎每個人都試過,我就用這類經驗放入自己套劇集,觀眾一定有共鳴。」劇集收得,自己多人談論,馬上有網友指《老馮》抄HBO電視劇《CurbYourEnthusiasm》,就連配樂及拍攝手法都雷同。一講個「抄」字佢就勞氣:「拍攝手法係有啲相似,我亦承認受了外國這類Sitcom(處境喜劇)所影響,但內容卻是地道的,是香港的Culture。點解一定話我哋亞洲人抄人呀?點解唔話外國人抄外國人呢?又唔話《Extras》抄《Office》?」
「紀錄片」陸續有來!
即將上映的紀錄片《我和茱茱有個約會》講述3個年輕人透過比賽節目中獲得1,100美元獎金,再用獎金拍下自己如何約會偶像DrewBarrymore過程……當中亦有一些鏡頭是後來補拍,有無作嘢?咁算唔算Mockumentary呢?讀者不妨自已搵答案。
上映日期: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