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凌晨時分,長洲舉辦了一年一度的「搶包山」活動。傳統以來,這個活動是長洲居民在太平清醮期間,一連串活動的高潮項目。雖然,《蘋果批》一向大力支持民間自發活動,不過眼見「搶包山」已經因被政府官僚粗暴介入,淪為一個不倫不類的活動。所以《蘋果批》抱着一份非常無奈的心情,建議長洲居民在未來的太平清醮,不要再舉辦「搶包山」來抗議政府官僚介入,將「搶包山」從一項在一九七八年之前,世界聞名的求福活動,變成今時今日,一齣一年一度令香港市民覺得心酸和無奈的鬧劇。
從最基本角度分析,一九七八年之前的「搶包山」活動,簡單來說是一群熱心的長洲居民,為了表示他們對神恩保護長洲居民的感謝,建起難以攀登的「包山」供居民一個表達感謝神恩的機會。《蘋果批》相信,古代的長洲居民雖然深知道「搶包山」會出現「叠羅漢」等險象環生的情況,他們仍建起難以攀登的「包山」,是想證明給神和世人,長洲居民是清楚明白神恩保護是要不怕危險和艱難來爭取的,甚至乎在愈是危險的情況之下去搶包,就愈證明他們感恩的真誠。所以才衍生「取得愈高及愈多包子,平安福氣就愈高」的傳統說法。
今天的「搶包山」活動,經過政府官僚介入之後,已經完全偏離了原本的目的,變成一項計分數的「體育項目」,完全侵犯長洲居民體驗宗教自由的權利。政府不但沒有對今天的介入難過,甚至乎覺得當年禁止「搶包山」是完全對的,而政府今天重新「批准」舉辦「搶包山」是一個寬宏大量的決定,一個抱着這樣態度的政府,又怎可能不令市民覺得惡心呢?
一九七八年的「搶包山」,無可否認導致24人受傷,不過分析出事原因,完全同「搶包山」活動無關。當年有一座包山,因太多參與者攀爬,不勝負荷而塌下。政府因包山塌下導致有人受傷,而禁止「搶包山」,有如一個青年人在公園打籃球的時候,有籃球架塌下導致該名青年受傷,政府繼而全面禁止香港市民打籃球一樣。
還有,市民從電視機及報紙中看到的「搶包山」活動,是一項完全被「安全化」的活動。一條條威吔,令到香港市民覺得以前「搶包山」的參與者是用真功夫,現在的參與者有如電影裏的藝員,要靠吊威吔去保安全,完全扼殺了市民對參與者能攀登「包山」的敬佩。政府介入將原先非常刺激的「搶包山」變成枯燥乏味的「體育項目」,現代香港人已經沒有很多能夠讓市民比拼的機會,政府為甚麼要扼殺長洲居民「Letboysbeboys」的機會呢?難道政府覺得香港市民「完全無能、東亞病夫」的形象,還未夠深入民心嗎?
《蘋果批》亦深深希望,政府將「搶包山」變成「體育項目」,不是因為動畫《麥嘜》幽默地諷刺政府之後,政府官僚又不明白已經被取笑,繼而推出的決定。情況有如童話故事《皇帝的新衣》,動畫《麥嘜》扮演了裁縫的角色,替扮演國王的政府穿起了一件「只有聰明人才會看到」的新衣,而每一次長洲舉辦現代模式的「搶包山」,就有如凡事都介入、弄歪的政府官僚赤裸裸示眾,被市民取笑。所以最後希望長洲居民,為市民着想,不要再舉辦「搶包山」了!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