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班老友食飯,突然間一位財務F提起:「側聞大科學家嘅二十零歲太太有喜,大科學家可謂破咗燊哥紀錄。」財務F語出驚人,唔知真定假。不過佢平時好少講錯嘢,可信性比較高,所以大家唔敢駁佢;退休賓架就話:「燊哥位公子,好似已經十零歲,燊哥就年過八十,即係話燊哥七十歲之後仍有精力。大科學家今年八十以上咯喎,如果財務F所言屬實,佢重巴閉過燊哥。」
大科學家可能老早修心養性,養精蓄銳呢,呢類天才,實屬人類精品,為咗科學、為咗後代,不妨留下多啲遺傳基因喺中國,以拉高中國人平均智慧,避免出現「劣幣驅逐良幣」呢種情況。
講起臨老得子(女),行街鄭有一段故事。佢識得一對事業成功嘅夫婦,三十幾歲之時,經過多番體檢,醫生宣布佢兩人唔會生到仔女。男士嘅阿媽幾乎要迫佢喺出邊搵二奶,包生仔,男士死都唔肯。女士失望之餘,去某機構收養一位趣緻BB,男士當然同意,視為己出。好嘞,眨眼間過咗二十年,女兒聰明過人,亭亭玉立,到外國讀大學,成績好好。突然間有一日寫電郵問父母:「我好感激爹哋媽咪養大我,對我咁好,但我嘅『生物雙親』(biologicalparents)(洋化名詞,即係生父生母)究竟是誰?我想尋根。」父母如受雷擊,心中百般不願。點知有咁啱得咁蹺,某機構來電通知,女兒之生父母到機構尋女,聲言後悔當年因貧窮而棄養女兒,現在生活無憂嘞,好想與女兒重新聯絡,某機構唔答應,但將生父母之訊息通知呢對夫婦。行街鄭話:「我呢位老友現在已經五十幾歲,生活無憂,最惜個女,現在佢與太太好驚個養女捨佢哋而去,走返親生父母嗰度,你知啦,壯年時無法生育,將近退休時,養女離去,受唔起刺激啫!」
同類問題,老早在美國湧現,特別係一啲女性單親不結婚嘅媽咪,飽受長大成人嘅女兒或兒子壓力──不停詢問爸爸係邊個!如何圓滿解決,考起心理學家、社會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