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在耶魯大學的大篇演講,十足胡氏風格,四平八穩,了無創意,還把「莘莘學子」的莘莘二字讀錯了。就憑這篇文稿,「胡辦」的秘書應該統統炒魷魚!威權政體「劣勝優汰」的制式殊為可歎,竟連文膽師爺也一蟹不如一蟹。
筆者細讀這大篇「胡言」,發現在諸多先賢語錄的堆砌中,胡錦濤用得最多的是一個「和」字。「和」確係中華文明的核心價值之一,宇宙要天人和諧;國家要政通人和;家庭要家和萬事興;連食經的至高境界也是五味調和;再如中華國粹之麻將,粵語所謂的「食糊」,其實標準的麻將術語是「開和」。
胡錦濤對「和為貴」的詮釋,洋洋灑灑、旁徵博引,最後歸結為一句「和諧社會」。只可惜說了半天等於甚麼都沒說,如《顏氏家訓.勉學》所記:「博士買驢,書券三紙,未有驢字。」這絕對是執筆文膽的低能所致。連散淡之人如我者,也為胡錦濤「三紙無驢」而着急,倘由我來撰稿,當會簡明得多。譬如何謂中國特色?那就是「和為貴」。換言之,就是麻將經裏的「密食當滿貫」,積小勝為大勝,不管一番二番,蠅頭小利,也搶着開和食糊,這就叫做「和為貴」。不怕中國成為「血汗工廠」,不怕勞工薪酬微薄、待遇惡劣,有工開才是最要緊的,這就是所謂「生存權」。甚麼人權狀況、堅尼系數,全是廢話,總之贏者通吃!
以上這種詮釋至為深入淺出,皆因麻將早已傳入歐美,西夷視為一種益智加消閒的遊戲,你一說人家就能明白:哦——這就是「和為貴」,OhIsee!
另外,胡錦濤對「和而不同」的理解也大有問題。他要求尊重「文明多樣性」,不同的思想「不能成為互相對抗的理由」。然而,先賢孔子之「君子和而不同」,恰恰說的是華夏之邦人群之間要做到和而不同,要尊重思想自由和文化多元。而胡錦濤對自己國家裏的異見分子既不與之「和」,更禁絕「不同」的存活空間。他倒要夷狄懷着類乎欣賞鼻煙壺、高腳痰盂等中華國粹的審美心情,去認可「文明多樣性」;更要人家跟中國特色的制度及意識形態去「和而不同」。簡言之,就是寧「和」友邦,不「和」家奴。
卻說胡錦濤訪美之行的黯淡收場,超過六成的原因是文宣大失敗。謹此進言胡主席,速速革退庸人,起用賢能。眼前就有兩顆滄海遺珠——李大同、盧躍剛,他們出身中青報系統,正是「團派」嫡系。李盧思想敏銳,創意非凡,雖因《冰點》被放逐,但鄧小平當年還三起三落呢,胡錦濤求賢若渴,便是「前度劉郎又重來」,亦毋須理會周圍碌碌冗員的譭謗。
惜乎循規蹈矩的小胡斷斷不敢犯「色戒」——他對亂人心性的斑斕五色懷有極深的原始恐懼。假使與法輪功「和而不同」,天下疑有「黃色革命」;假使與白髮老者蔣彥永、丁子霖「和而不同」,天下疑有「白色革命」;假使與青袍儒生李大同、盧躍剛「和而不同」,天下疑有「綠色革命」……嗚呼,九鼎朝綱,從來就沒有一個「和」字可言!
逢周三、六刊出